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企业会员第1年

地理学报  
加关注1

期刊 论文 出版

搜索
新闻中心
  • 暂无新闻
联系方式


请先 登录注册 后查看


站内搜索
 
荣誉资质
  • 暂未上传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文档 > 中国城市电力生产总碳强度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文档
中国城市电力生产总碳强度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2024-05-153502.87M

  摘要:电力部门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部门,剖析城市尺度电力生产总碳强度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细化电力生产减排政策、引导区域协同降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1543座6000 kW及以上电厂的微观数据,结合能源、经济、社会多源统计数据,核算了2003年、2010年和2017年中国城市电力生产总碳强度,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IDALMDI分解、STIRPAT模型等方法,揭示了城市尺度电力生产总碳强度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2003—2017年中国整体电力生产总碳强度加速下降,但内部差异持续扩大;城市尺度空间分异明显,“博台线”东北半壁长期高于西南半壁;空间集聚程度显著提升,东北和华北地区是总碳强度下降的关键点。(2)火电能耗因子是前期电力生产总碳强度下降的主导因素,后期发电结构因子成为重要影响因素,其他电力系统因素影响较小但空间差异明显。(3)各社会经济因素对电力生产总碳强度的影响随时间变化,通过作用于电力需求、电力政策、电力技术、清洁电力发展空间的复杂系统引起电力系统特征变化。(4)电力生产总碳强度与人均GDP在2003年和2010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2017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这是由于新能源电力快速发展突破了适用于火力发电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传统解释框架。未来电力生产部门减排工作应充分考虑空间异质性,并需持续关注新兴电力技术突变对传统理论框架的影响。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2.1.1 研究区域

  2.1.2 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

  2.2.1 城市电力生产总碳强度核算

  2.2.2泰尔指数

  2.2.3 IDA-LMDI分解

  2.2.4 基于STIRPAT模型的空间回归分析

  3 中国电力生产总碳强度的时空演变与集聚特征

  3.1 整体发展趋势

  3.2 时空演化特征

  3.3 空间集聚态势

  4 中国城市电力生产总碳强度的影响因素

  4.1 电力系统因素

  4.2 社会经济因素

  5 讨论

  5.1 电力生产总碳强度影响机制

  5.2 关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讨论

  6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