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企业会员第1年

地理学报  
加关注1

期刊 论文 出版

搜索
新闻中心
  • 暂无新闻
联系方式


请先 登录注册 后查看


站内搜索
 
荣誉资质
  • 暂未上传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文档 >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干旱趋势及其对生态系统碳固定的影响
文档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干旱趋势及其对生态系统碳固定的影响
2024-05-152104.01M

  摘要:全球变暖导致干旱事件频发,强度不断增大,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评估了2000—2019年澜沧江—湄公河(澜湄)流域的干旱趋势,并通过标准化异常指数(SAI)、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潜在蒸散(PET)、饱和水汽压差(VPD)和土壤水分(Soilw)评价了干旱对该流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00—2019年澜湄流域向暖干化发展,主要受降水减少的影响,近1/4的区域遭受了中度以上干旱,其中2009—2016年间干旱事件频发,干旱热点地区位于澜沧江上游和湄公河中下游地区;②尽管澜湄流域碳汇整体上随着气候变暖而增加,但干旱年份植被光合作用降低,生态系统呼吸增加,导致2005年、2010年和2019年湄公河流域生态系统碳源汇发生转变,其中2010年干旱使得GPP减少5.68%,生态系统呼吸增加3.15%,NEP呈现重度异常;③干旱对流域NEP普遍具有滞后效应,整体滞后时间为1~4个月,面积占比为57.82%;④不同水文气候要素对NEP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其中澜湄流域NEP与VPD整体呈负相关,云南省、缅甸西部、柬埔寨和越南南部的NEP与SPEI呈正相关,而青藏高原NEP主要受到土壤干旱的影响。干旱对澜湄流域生态系统碳固定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量化干旱对碳固定的影响可以为气候变暖背景下澜湄流域不同地区的生态管理提供参考。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数据和方法

  2.1 数据介绍

  2.2 干旱趋势评估

  2.3 干旱对NEP影响评价

  2.3.1 标准化异常指数

  2.3.2 地理加权回归(GWR)

  2.3.3 干旱对NEP影响的时滞效应

  2.4 趋势变化检验

  3 研究结果

  3.1 澜湄流域干旱时空变化

  3.2 澜湄流域植被固碳变化

  3.3 澜湄流域植被固碳对干旱的响应

  4 讨论

  4.1 干旱胁迫加剧的气候归因

  4.2 澜湄流域碳汇变化调控机制分析

  4.3 干旱胁迫对澜湄流域碳汇的影响

  5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