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企业以多种方式在沿线港口进行投资布局。在贸易保护、地缘环境动荡等背景下,分析已投资港口的供给现状对于提升港口运营效率、节约港口资源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构建港口供给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多源港航数据、遥感数据,建立包含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生产条件等8个一级指标和37个二级指标的港口供给水平综合评价体系,测度中国已投资港口的整体性、区域性和维度性供给水平。研究发现:(1)“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投资港口的综合供给水平不高,多数港口处于中等和较低水平,供需均衡程度低。(2) 2015年以前主要集中于投资建设供给水平较高、较为成熟的欧洲港口,2015年之后转为布局供给水平较低的战略支点港、门户港、战略通道沿线港。(3)企业—合作类型—港口供给水平等级可归纳为3种类型:码头运营商—股权收购—较高供给水平港口;工程承包商—承建—中低供给水平港口;航运公司—股权收购、特许经营权—较高、高供给水平港口。(4)分区域看,西亚、南亚、非洲、东南亚和欧洲的港口供给体系空间结构分别处于低级均衡、孤立双核、原始单核、枢纽极核和多核共同发展阶段。(5)从维度影响力分析,影响港口综合供给水平的主要因素在于物流水平、服务水平和仓储条件等港口衍生性、提高性因素。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数据
2.2.1 港口属性数据
2.2.2 港口矢量数据
3 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的供给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3.1 概念界定与理论框架
3.2 港口供给评价指标体系
3.3 评价方法
3.3.1 数据标准化
3.3.2 确定权重
3.3.3 TOPSIS综合计算
3.3.4 供需均衡匹配模型
4 海上丝绸之路港口供给水平特征
4.1 港口供给综合评价
4.1.1 整体供给水平
4.1.2 供需均衡程度
4.1.3 企业—合作类型—港口供给水平等级联系
4.2 港口供给空间分布和港口体系空间结构
4.2.1 港口供给空间特征与布局方向
4.2.2 基于供给水平的区域港口体系
4.3 不同维度的港口供给水平
4.3.1 维度影响力
4.3.2 维度差异性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