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掌握乡村旅游地发展现状、格局和过程,了解地域分异机制和类型特点,可为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决策依据和规划指导。本文在梳理乡村旅游地发展4个阶段的基础上,基于农家乐、民宿POI数据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等,运用GIS空间分析中国乡村旅游地发展不同阶段的格局特点,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角度出发对中国乡村旅游地进行地域系统类型划分和分异机制总结。研究发现:(1)中国乡村旅游地呈现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发展格局,空间过程遵循核心—边缘和点—轴—面结构到复杂结构的演变规律,除京津、长三角和珠三角较为发达外,中国乡村旅游地发展整体上仍处于第一阶段。(2)中国乡村旅游地域系统可分为3大类共15个基本类型,不同类型区乡村旅游地不平衡、不充分特点不同,地域分异因素各异。自然生态环境本底结构是乡村旅游地域系统形成的基础,社会经济文化是动力,在乡村旅游功能分化作用下中国乡村旅游地呈现依山、傍水、沿路、环城、附景、彰文的地域分布规律,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趋势加剧。(3)乡村旅游地市场化发展加剧了乡村和乡村旅游地域系统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在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下,应支持不发达地区乡村旅游优先发展。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乡村旅游地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及乡村旅游地域系统
2.1 乡村旅游地的发展阶段
2.2 乡村旅游地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及乡村旅游地域系统的形成逻辑
3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1 数据来源
3.2 研究方法
4 中国乡村旅游地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格局
4.1 总体不平衡不充分格局
4.2 区域不平衡不充分格局
4.3 省际和省域尺度的不平衡不充分格局
5 中国乡村旅游地域系统类型
5.1 自然生态环境本底结构下的乡村旅游地域分异
5.2 社会经济文化结构下的乡村旅游地域分异
5.3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地域系统类型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