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滨海湿地作为海陆交互作用关键区域,具有高度生态敏感性,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与频繁的人类活动对其资源可持续利用带来了巨大挑战。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ESs)作为桥接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无形纽带,在海洋与海岸带综合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本文在建立CESs参与滨海湿地资源可持续管理理论框架基础上,将多源社交媒体照片与MaxEnt模型相结合,以9处中国国际重要滨海湿地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从各CESs均值水平来看,生物多样性服务能力最强的滨海湿地为广西山口红树林湿地(0.222),其高水平面积为61.218 km2,占比27%;历史服务能力最强的是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0.336),其高水平面积为9.037 km2,占比17%;科教服务能力最强的是天津北大港湿地(0.092),其高水平面积为70.981km2,占比11%;游憩服务能力最强的是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0.350),高水平区面积为9.037km2,占比17%。(2)从各CESs空间分异格局来看,生物多样性服务高水平较显著区位于广西山口红树林湿地东部和中部地区;历史服务高水平较显著区位于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西部和东部地区;科教服务高水平较显著区位于天津北大港湿地西部地区;游憩服务高水平较显著区位于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河口地区。(3)从环境变量对CESs贡献率来看,距自然保护区距离、土地利用类型和距鸟类栖息地距离是影响生物多样性服务格局分异的主要因素;而距基础设施距离、距道路距离和距鸟类栖息地距离均对9处滨海湿地历史服务、科教服务和游憩服务产生显著影响。(4)根据区域和国家战略、CESs均值高低及CESs类型权衡,本文将9处滨海湿地划分为生态修复导向型、生态文化振兴型和生态产业融合型3类发展模式,以期为海洋与海岸带综合治理研究及实践提供新思路。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CESs参与滨海湿地资源可持续管理理论框架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区概况
3.2 研究框架
3.2.1 CESs类别选择
3.2.2 数据库构建及处理
(1)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及处理
(2)环境数据收集及处理
3.2.3 MaxEnt模型
(1)模型原理
(2)构建及检验
4 结果分析
4.1 模型精度检验
4.2 中国国际重要滨海湿地CESs空间格局分布特征
4.2.1 生物多样性服务空间格局分析
4.2.2 历史服务空间格局分析
4.2.3 科教服务空间格局分析
4.2.4 游憩服务空间格局分析
4.3 中国国际重要滨海湿地CESs空间格局分异归因
4.3.1 生物多样性服务空间分布格局影响因子分析
4.3.2 历史服务空间分布格局影响因子分析
4.3.3 科教服务空间分布格局影响因子分析
4.3.4 游憩服务空间分布格局影响因子分析
5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基于社交媒体照片的CESs评估效用分析
5.1.2 基于CESs的滨海湿地资源可持续管理决策建议
5.1.3 不足与展望
5.2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