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石,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化体系在过去较长时间内得到了长足发展与完善。然而,近年来,以支柱地位下降、要素禀赋萎缩为主要表现的去工业化特征日趋明显,在当前中国生产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大背景下,去工业化对中国以出口获利能力、国际贸易地位为主要内涵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率产生何种影响需要深入分析。本文研究结论表明:第一,整体而言,去工业化抑制了国内增加值率及其分解后的本地、外地增加值率的提升,但效应符号存在显著的时间维度差异;第二,就作用渠道而言,一方面,去工业化加剧了劳动力在部门间的资源错配,提高了生产要素成本,加重了企业的进口依赖,并对国内增加值率产生负向效应。另一方面,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扩张,进而提升了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并对国内增加值率具有正向效应;第三,丰裕的劳动力供给在去工业化进程中为制造业有效地补充了劳动力缺口,从而平抑了去工业化的不利影响;第四,基于代表性特征构造的测算指标表明,样本期内中国已呈现出“过早”去工业化特征,且其将对国内增加值率产生持续不利影响。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模型设定与分析
四、数据选取与实证设计
五、实证结果与说明
(一)基准回归结果
(二)工具变量回归结果
(三)区分产品类型回归结果
(四)区分时间区间回归结果
六、作用机制与拓展检验
(一)机制检验
1. 资源错配与生产成本
2. 企业进口决策
3. 生产性服务业与非生产性服务业
4. 人口红利的调节效应
(二)拓展分析
1. 去工业化的国内价值链效应
2.“过早”去工业化
七、结论与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