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目标:研究中国283个城市及各重大战略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和空间收敛性。研究方法:基于中国碳核算数据库发布的碳排放数据计算得出全国28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碳排放强度,作为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测算重大战略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差异情况,使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刻画不同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动态演进特征,运用变异系数和空间面板模型开展σ收敛和β收敛分析。研究发现:全国城市及各重大战略区域碳排放强度出现显著下降,整体上表现出明显的“南低北高”空间格局,且各重大战略区域间的组间差异具有扩大趋势;各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动态演进特征差异较大,京津冀、黄河流域内部城市极化较为明显;全国城市及各重大战略区域碳排放强度均不存在σ收敛,但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不同区域表现出来不同的空间效应,且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外资强度、科研投入、路网密度对碳排放强度变化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研究创新:使用夜间灯光数据反演核算二氧化碳排放量克服了传统能源统计数据开展核算的一系列潜在问题;从国家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全国城市及不同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和动态演进特性,使用空间计量模型揭示不同因素的影响。研究价值:为促进全国及各重大战略区域减排降碳工作的协调推进,出台因地制宜的减排降碳政策,加快碳达峰、碳中和步伐提供量化支撑。
文章目录
引 言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碳排放强度的核算
2.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
3.核密度估计
4.收敛模型
二、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碳排放强度的测度结果
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差异与来源分解
1.各区域内部的碳排放强度差异
2. 各区域之间的碳排放强度差异
3. 碳排放强度的总体差异及分解
四、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碳排放强度的时间动态演进
1.分布位置
2.主峰分布形态
3.分布延展性
4.波峰数目
五、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碳排放强度的收敛性研究
1.σ收敛检验与结果分析
2.β收敛检验与结果分析
(1)绝对β收敛分析。
(2)条件β收敛分析。
六、结论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