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目标:以粤港澳大湾区的协调发展目标为背景,分别从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两个角度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研究方法:空间统计学中的Moran’s I检验、局部Getis-Ord G统计量等,并构建分层空间计量模型对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总体呈中间"高-高关联型"高水平匀质分布,周边"低-低关联型"分布的"山峰状"空间格局。经济密度的内部差异呈中度水平,但有明显的逐年缩减趋势。经济密度呈显著空间正相关,空间中"高-高关联型"地区范围扩大,热点区域及热点区与次热点区的经济密度差异已有所缩减,但冷点区域的经济密度没有跟上其他区域经济密度的发展。影响因素中要素的投入密度差异解释了各地区经济密度差异的绝大部分。R&D资本投入系数结果说明近年城市科技创新要素投入在下辖地区间的影响更加广泛、均匀,但两层面创新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为正。除了城市处在大湾区内的区位因素外,下辖地区处在城市中的相对区位也是影响湾区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与非大湾区城市紧邻地区的经济密度虽显著低于其他地区,但其增长速度和产出效率并未低于其他地区,T-检验和模型结果都显示围绕海湾的地区正在快速发展中。与大湾区内城市紧邻地区的区位哑变量系数在城市间并不一致,在一定的要素投入密度下,有些城市中与大湾区内城市紧邻地区的产出效率还较高。研究创新:选取大湾区各城市直辖地区作为低层样本,各城市为高层单元,形成地理单元嵌套地理单元的两级分层数据,充分利用了异层信息,考虑了适当的空间依赖问题和跨层交互作用。研究价值:探究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现状、发现问题并给出切实的政策建议。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1.有关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文献回顾
2.有关分层空间计量模型的文献回顾
三、分层空间计量模型理论研究
1.模型构建
2.模型估计
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1.基于空间统计学的探索性分析
2.基于区位差异性角度的探索性分析
3.基于分层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研究
(1)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2)模型构建。
4.实证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五、结论与启示
1.主要结论
2.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