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归:近代大学体育学科中国化的模式选择

2024-05-29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90 0.8M 0

  摘要:近代中国大学体育学科在学习外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多样的本土实践模式。民国初年,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代表的高师分别借鉴法国和日本的高等师范教育体制发展体育学科,形成了各自的特色。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大学体育学科试图模仿美国综合性大学办理教育学科的做法,但因各校办学传统及管理体制所限,客观上分化出“学术型”和“师范型”等主要的本土模式。20世纪30—40年代,两种模式在借鉴交流中逐步走向合流。近代中国大学体育学科发展模式分合的动力,除源于学科内在的逻辑外,也与政治、经济、观念、战争等外在因素密切相关。这一时期的探索,通过竞争、合作等方式促进了体育学科的发展,并初步形成了中国体育学科体系的雏形和总体框架。

  文章目录

  一、域外模式的移植及调适:南、北高师体育学科的建设

  二、体育学科向何处去:“高师改大”问题上的不同抉择与纠结

  三、“高师改大”后的模式分化与运行

  (一)学科理念的差异

  (二)教学科研的差异

  四、南北模式的合流与创生: 体育学科民族化的新阶段

  余 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1/26专辑:论文下载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相关文档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