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单中心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囊性肾癌的结果,并将其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数据库进行对比,探究术后肾功能和肿瘤学结局。方法:纳入2010—2023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UTH)泌尿外科行肾部分切除术的囊性肾癌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并统计基线特征。分别采用肾动态显像和加入了中国种族系数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Chinese coefficients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 epidemiology collaboration,C-CKD-EPI)公式测定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并绘制肾功能的变化曲线,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生存状态。纳入SEER数据库中2000—2020年的囊性肾癌病例,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以平衡与PUTH患者数据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方法描绘两组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specific survival, CSS)曲线。结果:PUTH患者队列和SEER数据库中的患者队列分别纳入了38例和385例患者,PSM后各筛选出31例和72例,患者的基线特征仅在肿瘤直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PSM后在CSS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6),SEER队列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12.5个月,10年生存率为97.2%,PUTH队列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7.0个月、10年生存率为100.0%。肾动态显像测定的eGFR与基于肌酐估算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术前、术后短期、术后长期之间的eG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具体为术后短期肾功能下降,术后长期肾功能恢复。结论: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囊性肾癌是安全可行的,具有较好的肾功能和肿瘤学结局。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PUTH队列患者的基线信息
2.2 SEER队列和PUTH队列的PSM分析
2.3 两组患者生存分析的比较
2.4 术前与术后eGFR的变化趋势分析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