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皂苷Ⅰ在正常和急性肾损伤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分析

2024-06-19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90 0.89M 0

  摘要:目的:基于地榆皂苷Ⅰ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线性离子阱质谱法(UPLC-Orbitrap Fusion Lumos Tribrid-MS),测定口服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地榆皂苷Ⅰ在血浆中的血药浓度,对比分析地榆皂苷Ⅰ在正常大鼠与急性肾损伤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腹腔注射顺铂(10 mg·kg-1)建立急性肾损伤模型,正常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正常组及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低、中、高剂量组(2.5、5、7.5 mg·kg-1)和模型低、中、高剂量组(2.5、5、7.5 mg·kg-1),每组6只,分别灌胃相应剂量的地榆皂苷Ⅰ后收集不同时间点的血浆,采用UPLC-Orbitrap Fusion Lumos Tribrid-MS测定大鼠血浆中地榆皂苷Ⅰ的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利用Kinetica 5.1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以SPSS 22.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给药组间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灌胃不同剂量的地榆皂苷Ⅰ后,其浓度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且均在0.5 h左右达到最大血药浓度;正常大鼠和模型大鼠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平均滞留时间(MRT0-t)随给药剂量增加而增多,清除率(CL)随给药剂量增加而减少。与正常组比较,不同给药剂量下模型组大鼠的AUC0-t均显著增加(P<0.01)、达峰浓度(Cmax)均升高、CL均降低,表明动物的生理状态会影响地榆皂苷Ⅰ在体内的吸收与消除。结论:地榆皂苷Ⅰ在正常大鼠体内和急性肾损伤模型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为病理状态下体内环境变化,进而导致吸收和代谢过程发生变化。

  文章目录

  1 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地榆皂苷Ⅰ的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2.2 溶液的配制

  2.3 造模

  2.4 分组及给药

  2.5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2.6 检测条件

  2.7 方法学考察

  2.7.1 专属性实验

  2.7.2 线性关系考察

  2.7.3 基质效应与提取回收率考察

  2.7.4 精密度与准确度

  2.7.5 稳定性

  2.8 地榆皂苷Ⅰ在正常组和AKI模型组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分析

  3 讨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1/26专辑:论文下载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相关文档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