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藿朴夏苓汤是治疗湿温的经典名方,被收录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搜集整理藿朴夏苓汤相关文献,检索出相关文献16条,涉及医籍5部,从方剂源流、方名、处方组成、药物剂量、方义分析、药物基原与炮制、主治病证等方面对藿朴夏苓汤进行考证,结果表明藿朴夏苓汤出自清代石芾南《医原》,后由何廉臣命名并扩展应用。处方药物组成建议保留通草,不加淡豆豉,各药物折算剂量为,藿香7.46 g、厚朴3.73 g、半夏8.39 g、茯苓11.19 g、苦杏仁11.19 g、薏苡仁14.92 g、白豆蔻2.61 g、猪苓5.60 g、泽泻5.60 g、通草14.92 g。藿朴夏苓汤最初用于治疗湿温初起,后扩展为治疗湿蒙、湿温化痢疾等,但总以肺脾湿热为病机。现代临床应用更为广泛,用于消化、呼吸、内分泌、神经系统等多类疾病,尤以慢性胃炎、胃痛、发热使用较多。该文通过梳理藿朴夏苓汤传统古籍文献,考证处方关键信息,以期为藿朴夏苓汤的临床应用及药物研发提供文献参考。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数据规范
2 藿朴夏苓汤传统文献考证结果与分析
2.1 方剂源流与方名
2.2 处方药物组成与剂量
2.3 方义分析
2.4 药物基原与炮制
2.4.1 藿香
2.4.2 厚朴
2.4.3 半夏
2.4.4 茯苓
2.4.5 苦杏仁
2.4.6 薏苡仁
2.4.7 白豆蔻
2.4.8 猪苓
2.4.9 泽泻
2.4.10 通草
2.5 煎服法
3 藿朴夏苓汤功用主治
3.1 传统功用主治
3.2 现代临床应用
4 总结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