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阳道实,阴道虚”理论,在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的基础上,提出腑病多实、脏病多虚的观点。消化病中的“阳道实”常因气、痰、食、火等“六郁”致病,“阴道虚”常因阳不化气或阴不敛阳出现虚寒及虚热之象;阳道实、阴道虚既可以单独存在,又可以夹杂出现;并基于该理论提出治疗“阳道实”当因势利导,引邪外出,具体如辛开、苦降、淡渗通利等法;而治疗“阴道虚”则应补苴罅漏,固护正气。对于二者并存之人则应当首辨正邪多寡,定准病位,量体裁衣,攻补有度,做到袪邪而不伤正,补虚而不留寇。
文章目录
1 “阳道实,阴道虚”的理论内涵
2 “腑病多实、脏病多虚”观点的提出
3 因势利导以消“阳道之实”
3.1辛以透邪,“开”以解郁
3.2苦以燥湿,“降”以泻热
3.3淡以渗湿,“利”以通腑
4 补苴罅漏以救“阴道之虚”
4.1阳不化气,虚寒内生
4.2阴不敛阳,虚火上浮
5 攻补兼施治理“阴阳同病”
6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