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近年来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及骤旱频发,地膜春玉米早衰现象愈加严重,严重抑制了玉米产量的形成。目前,关于覆膜玉米早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分逆境胁迫与叶片关系方面,而覆膜增温对春玉米根-冠衰老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因此,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于2021—2022年在西北半湿润易旱区的长武(年平均气温>9℃)和杨凌(年平均气温>12℃)进行了为期2年的田间试验。以裸地为对照(CK),从不改变地膜保水效应的角度出发,设置了透明地膜覆盖(TM)和“透明地膜+黑色聚乙烯网”的双层覆盖(TM+BN)措施。以郑单958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覆盖措施对旱地农田土壤环境、春玉米根系生长与衰老特性、叶片持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覆盖处理增加了2个地点的土壤蓄水量,且覆盖处理间的平均土壤蓄水量无显著差异。同时,杨凌春玉米从三叶至成熟期(V3—R6)的平均表土温度比长武高2.1~2.3℃。在2个地点,TM下的平均表土温度比TM+BN显著增加2.0~2.2℃。因此,相比TM,TM+BN适度的降温有利于后期土壤氮素供应,进而延长了春玉米生殖生长期10~12 d,并增强了生育后期根系抗氧化能力和叶片持绿特性,使成熟期0~40 cm根系干重及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显著提高8.6%和14.4%,最终较TM增加了春玉米产量18.5%~24.5%。这些结果表明,在未来全球变暖3~4℃的大背景下,在热量资源丰富的旱地农业区,将V3—R6期的平均表土温度保持在26.3~29.0℃有望延缓地膜玉米早衰并提高籽粒产量。本研究可为地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及可持续生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材料与试验设计
1.2.1 试验材料
1.2.2 试验设计和大田管理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土壤含水量和蓄水量
1.3.2 表层土壤温度
1.3.3 土壤硝态氮
1.3.4 生育进程
1.3.5 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和净光合速率(Pn)
1.3.6 根系干重、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
1.3.7 干物质积累
1.3.8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1.3.9 数据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蓄水量、表土温度和硝态氮积累量
2.2 生育进程
2.3 叶片持绿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