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灌区玉米籽粒产量及品质对密植及间作豌豆的响应

2025-04-08 90 2.76M 0

  摘要:针对绿洲灌区增密导致玉米籽粒品质下降问题,研究间作豌豆对不同密度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构建高产高品质玉米种植模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2020—2021年,设裂区试验,主区为单作玉米(M)、玉米间作豌豆(M||P);副区为玉米种植密度,单作分别为每公顷7.8万株 (M1,低密度)、10.35万株(M2,中密度)、12.9万株(M3,高密度),对应低、中、高间作玉米密度分别为每公顷4.5万株(M1||P)、6万株(M2||P)、7.5万株(M3||P)。重点研究增密及间作豌豆对玉米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密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间作豌豆显著提高玉米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且间作能强化增密对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的正效应,间作中密度(M2||P)玉米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最高,分别较单作低密度提高了34.6%~36.6%和30%~39.3%。随着密度的增大,籽粒淀粉含量显著增加,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显著降低,而营养成分总产量先增加后降低;间作豌豆显著增加籽粒营养成分含量和营养成分总产量,且能够强化增密对籽粒淀粉含量以及籽粒营养成分总产量的正效应,消减增密对籽粒蛋白质含量负效应,同时弱化高密度较中密度导致的籽粒营养成分总产量下降。增密显著降低玉米籽粒中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色氨酸和赖氨酸含量;间作显著提高籽粒中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含量,且间作能够弱化增密对籽粒苯丙氨酸和亮氨酸含量的下降,以间作中密度处理效果最好。从综合表现来看,增密和间作均显著提高玉米的综合表现,间作豌豆且玉米密度为6万株 hm-2时综合表现最优(评分为0.47)。该模式可最大限度提升籽粒产量,同时有利于籽粒品质提升,是河西绿洲灌区提升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可行种植模式。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1 产量

  1.3.2 玉米籽粒品质

  1.3.3 玉米籽粒营养产量[28]

  1.3.4 不同处理加权综合评价

  1.4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密植及间作豌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2.1.1 籽粒产量

  2.1.2 生物产量

  2.2 玉米主要营养品质含量对密植和间作豌豆的响应

  2.2.1 玉米籽粒淀粉含量

  2.2.2 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

  2.2.3 玉米籽粒脂肪含量

  2.3 玉米营养成分总产量对密植和间作豌豆的响应

  2.3.1 玉米籽粒淀粉产量

  2.3.2 玉米籽粒蛋白质产量

  2.3.3 玉米籽粒脂肪产量

  2.4 不同处理玉米籽粒必需氨基酸含量

  2.5 各处理加权综合评分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