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绿洲灌区增密导致玉米籽粒品质下降问题,研究间作豌豆对不同密度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构建高产高品质玉米种植模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2020—2021年,设裂区试验,主区为单作玉米(M)、玉米间作豌豆(M||P);副区为玉米种植密度,单作分别为每公顷7.8万株 (M1,低密度)、10.35万株(M2,中密度)、12.9万株(M3,高密度),对应低、中、高间作玉米密度分别为每公顷4.5万株(M1||P)、6万株(M2||P)、7.5万株(M3||P)。重点研究增密及间作豌豆对玉米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密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间作豌豆显著提高玉米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且间作能强化增密对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的正效应,间作中密度(M2||P)玉米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最高,分别较单作低密度提高了34.6%~36.6%和30%~39.3%。随着密度的增大,籽粒淀粉含量显著增加,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显著降低,而营养成分总产量先增加后降低;间作豌豆显著增加籽粒营养成分含量和营养成分总产量,且能够强化增密对籽粒淀粉含量以及籽粒营养成分总产量的正效应,消减增密对籽粒蛋白质含量负效应,同时弱化高密度较中密度导致的籽粒营养成分总产量下降。增密显著降低玉米籽粒中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色氨酸和赖氨酸含量;间作显著提高籽粒中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含量,且间作能够弱化增密对籽粒苯丙氨酸和亮氨酸含量的下降,以间作中密度处理效果最好。从综合表现来看,增密和间作均显著提高玉米的综合表现,间作豌豆且玉米密度为6万株 hm-2时综合表现最优(评分为0.47)。该模式可最大限度提升籽粒产量,同时有利于籽粒品质提升,是河西绿洲灌区提升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可行种植模式。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1 产量
1.3.2 玉米籽粒品质
1.3.3 玉米籽粒营养产量[28]
1.3.4 不同处理加权综合评价
1.4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密植及间作豌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2.1.1 籽粒产量
2.1.2 生物产量
2.2 玉米主要营养品质含量对密植和间作豌豆的响应
2.2.1 玉米籽粒淀粉含量
2.2.2 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
2.2.3 玉米籽粒脂肪含量
2.3 玉米营养成分总产量对密植和间作豌豆的响应
2.3.1 玉米籽粒淀粉产量
2.3.2 玉米籽粒蛋白质产量
2.3.3 玉米籽粒脂肪产量
2.4 不同处理玉米籽粒必需氨基酸含量
2.5 各处理加权综合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