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人工林不同复合经营模式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特征组成的差异

2025-04-08 80 1.28M 0

  摘要:【目的】筛选红松(Pinus koraiensis)人工林下合理的复合经营模式,为红松人工林复合经营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不同复合经营模式(林-菌、林-药、林-菜)红松人工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在样方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测定并分析复合经营模式红松人工林物种组成、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等特征。【结果】①经营初期,复合经营模式下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比对照低。②林-菌、林-菜经营模式土壤养分积累较高,林-菜、林-药复合经营模式对土壤养分的转化能力较强。③林-菌复合经营模式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其次是林-药复合经营模式,林-菜复合经营模式下则最低;林-药复合经营模式下土壤纤维素酶活性最高,且(0,10] cm层显著大于(10,20] cm层;不同复合经营模式对土壤蔗糖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④红松人工林不同复复合经营模式土壤真菌、细菌群落的丰富度指数与对照样地存在显著差异,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微生物群落主要由被孢霉菌(Mortierellomycota)、子囊菌(Ascomycola)、放线菌(Actinobacteria)、变形菌(Proleobacteria)组成,其中子囊菌和放线菌是决定复合经营对微生物养分利用状况影响的主要微生物。⑤Partial Mantel分析表明,细菌和真菌群落最大影响因子是土壤有机碳、全N和Simpson指数(P<0.01)。林-菌复合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和林菜复合经土壤有机碳、C/N,对照样地植物Simpson指数对真菌群落影响显著(P<0.05)。对照样地植物Shannon指数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对细菌群落影响显著(P<0.05)。【结论】复合经营模式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林下群落结构、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微生物组成。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样地设置及取样方法

  1.3 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测定

  1.4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测定

  1.4.1 样品DNA抽提

  1.4.2 PCR扩增和测序文库构建

  1.4.3 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复合经营模式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差异

  2.2不同复合经营模式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

  2.3 不同复合经营模式土壤酶活性的差异

  2.4 不同复合经营模式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差异

  2.5微生物群落组成与植被多样性、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关系

  3讨 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