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蜕变是文物基体遭受损坏的主要原因,采取预防性保护,为文物创造一个适宜、稳定的赋存环境,可以避免文物由于被侵蚀而遭受损害,将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坏风险降到最低。温湿度、光照和空气污染物是引起文物衰退、劣化的最主要原因,这些环境因素会导致文物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对比我国文物赋存环境标准与国际上主要国家标准,结果发现,无紫外线、低照度、低浓度空气污染物、温湿度恒定且低温中低湿的清洁环境是国际上文物赋存环境的主要共识。我国《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2015)中对不同材质文物保存的温湿度范围、光照强度、污染性气体和颗粒物浓度做出了详细的要求和建议,但是在文物赋存环境标准和实际管理上仍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包括未明确文物保存所需的新风量,维持文物赋存环境耗能较大,混合材质文物保存、多材质文物混合保存的方法还没有统一的建议等。将来,可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分气候区制定文物保存环境标准,增加库房新风量推荐值,优化室内设计参数,调整空调系统能源结构,采取被动式建筑技术,健全文物保存环境评价体系等管理方法,进一步完善文物赋存环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