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以出血、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ITP乏力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已被国内最新诊疗指南列为治疗指征之一,但发生机制尚未明确,亦欠缺针对性治疗手段。本文通过阐释“壮火食气”理论内涵,利用“壮火”和炎症状态的概念相通,将“食气”与线粒体功能异常相连接。慢性炎症的持续存在导致“食气”不断进行,线粒体结构及功能受损,能量产生受阻,出现四肢乏力、困倦疲惫等气虚相关症状,这也是ITP乏力的具体体现。气火失调导致的阴阳失和是ITP乏力的主要病机,主要病位在脾。结合病因病机及“调平”理论,健脾益气摄血法可作为核心治法。健脾益气摄血方(黄芪、党参、茯苓、白术、茜草、阿胶)治疗ITP乏力临床疗效确切,不仅组方思路符合ITP乏力患者脾胃气虚的病机特点,且从分子层面调节线粒体能量代谢关键蛋白及其基因表达水平,改善免疫紊乱。总之,以炎症介导的线粒体能量代谢异常为切入点,深入探究ITP乏力的发生机制具有可行性。
文章目录
1 “壮火食气”理论内涵阐释
2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ITP乏力内在关联的现代研究
2.1炎症介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
2.2骨骼肌炎性损伤
3“壮火食气”理论与线粒体功能障碍
3.1人体之“气”具有物质性
3.2“壮火食气”本质是炎症相关线粒体能量学失衡
4.“壮火食气”理论与ITP乏力
4.1“壮火”代表的免疫紊乱持续存在于ITP疾病过程
4.2壮火食气日久伤脾是ITP乏力的发病关键
5 基于“壮火食气”论治ITP乏力
5.1脾气虚是ITP乏力的首要病机特点
5.2健脾益气摄血法为ITP乏力的核心治则
5.3健脾益气摄血方缓解ITP乏力具有扎实研究基础
6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