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查明姬塬地区长7段致密油储层的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对长7段储层岩芯样品分别开展了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核磁共振等实验研究,并运用Brooks-Corey模型系统分析致密油储层孔喉结构及其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段致密油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有粒间孔、长石溶孔、岩屑溶孔,喉道主要为片状喉道、点状喉道、缩颈喉道,储层由好到差划分为Ⅰ类、Ⅱ类、Ⅲ类,其孔喉大小、孔喉连通性逐渐变差,而储层非均质性逐渐增强。根据分形理论,长7段致密油储层总分形维数平均为2.472 4,由Ⅰ类到Ⅲ类,总分形维数逐渐增大,同时从中孔到微孔对应的维数逐渐减小。研究区长7段致密油储层由Ⅰ类到Ⅲ类孔喉分布由简单到复杂,微孔的结构分布最为规则,小孔次之,中孔最差,相较于微孔,中、小孔的孔喉结构分布的规则程度对储层物性及孔喉结构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不同类别孔喉结构的储层流体可动空间不同,由Ⅰ类到Ⅲ类其可动流体饱和度与可动流体孔隙度逐渐减小,同时中、小孔的孔喉结构分布的规则程度、储层物性、孔喉结构参数对储层流体的可动程度起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