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装铜绿假单胞菌纳米疫苗在支气管扩张伴急性感染小鼠模型中的保护作用研究

2025-04-11 140 1.31M 0

  摘要:目的 构建小鼠支气管扩张(简称支扩)伴急性感染模型,评价自组装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纳米颗粒疫苗rePO-FN的免疫原性及保护效果。方法 ①将6~8周龄SPF级C57BL/6雌性小鼠(体质量为18~2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6):生理盐水组、弹性蛋白酶低剂量组、弹性蛋白酶中剂量组和弹性蛋白酶高剂量组。采用气管内连续3 d滴注不同剂量弹性蛋白酶的方法构建小鼠支扩模型,生理盐水组气管内滴注30 L生理盐水,弹性蛋白酶低剂量组、弹性蛋白酶中剂量组和弹性蛋白酶高剂量组分别滴注30 μL含有0.65、1.30及2.60 IU弹性蛋白酶的生理盐水溶液。通过ELISA实验比较支扩造模第14、21天小鼠肺部IL-6浓度及肺部病理组织改变情况,判断是否造模成功。②构建携载编码rePO-FN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并用大肠杆菌进行表达。采用亲和层析纯化后对目标蛋白进行复性,从而得到目的蛋白。通过SDS-PAGE蛋白凝胶电泳实验、动态光散射实验、分子筛层析及透射电镜等方法对rePO-FN蛋白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③将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10):PBS组、rePO组、rePO-FN组和Ferritin组。rePO-FN、rePO、Ferritin组分别免疫100 μL含有10 μg rePO-FN、rePO或Ferritin蛋白的PBS缓冲液,PBS组免疫100 μL PBS缓冲液。分别于第0、7、14天肌肉注射免疫,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末次免疫7天后使用PA急性感染模型,比较PBS组、rePO组和rePO-FN组生存率和细菌定植差异。将C57BL/6J小鼠滴注2.60 IU弹性蛋白酶构建支扩模型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10):支扩PBS组、支扩rePO组和支扩rePO-FN组,于支扩造模21天后进行免疫。末次免疫7天后使用PA急性感染模型,比较各组之间生存率和细菌定植差异。结果 ①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气管内滴注反复弹性蛋白酶可引起小鼠肺组织IL-6浓度升高(P<0.05),且可见不同程度的支气管壁结构破坏、肺泡融合、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出血的变化,且随剂量增加严重程度增加,表明成功构建小鼠支扩模型。②成功制备分散性良好的纳米颗粒rePO-FN,平均粒径为91.28 nm,其Zeta电位约为-6.5 mV,粒径分布指数为0.306。分子筛层析测定rePO-FN蛋白的出峰体积为8.80 mL,计算得出rePO-FN颗粒的分子量约为1 400 kDa。③rePO-FN组和支扩rePO-FN组免疫后在PA XN-1菌株急性感染下的生存率显著高于PBS对照组(P<0.05),肺组织细菌定植量分别低于rePO组及支扩rePO组免疫后(P<0.05)。结论 rePO-FN免疫能高效诱导高效的小鼠体液免疫应答,并且在支扩小鼠中有显著保护效果。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 实验动物与菌株

  1.1.2 试剂与仪器

  1.2方法

  1.2.1 小鼠支气管扩张模型的建立

  1.2.2 rePO-FN的表达与纯化

  1.2.3 rePO-FN的理化性质分析

  1.2.4 免疫方法

  1.2.5 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1.2.6 rePO-FN的保护效果评价

  1.2.7 rePO-FN在支气管扩张模型中的保护效果评价

  1.2.8 安全性评估

  1.2.9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支气管扩张模型的建立

  2.2 rePO-FN蛋白的纯化与结构表征

  2.3 rePO-FN蛋白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2.4 rePO-FN蛋白免疫保护效果

  2.5 rePO-FN蛋白在支气管扩张模型中的免疫保护效果

  2.6 rePO-FN蛋白的初步安全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