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肠道菌群对宿主适应生境、维持体内生态平衡和能量代谢有重要意义。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和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 przewalskii)栖息于荒漠和草原的生态过渡带,二者占据的空间和营养生态位不同,本实验探究了两种蜥蜴肠道菌群与宿主及生境的关系。【方法】通过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比较分析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白芨滩密点麻蜥种群(MB)、中卫市沙坡头密点麻蜥种群(MZ)及沙坡头荒漠沙蜥种群(SZ)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结果】MB的肠道菌群包含10门、68科、122属、139种,MZ包含11门、70科、87属、101种,SZ包含17门、91科、132属、163种。MB和MZ相比,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差异,共有的优势菌门包括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及放线菌门(Actinobacterota);MZ和SZ相比,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指数也没有显著差异,共有优势菌门包括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及拟杆菌门(Bacteroides)。MB独有的优势菌门为蓝菌门(Cyanobacteria)和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MZ为绿弯菌门(Chloroflexi),SZ为脱硫菌门(Desulfobacterota)。【结论】同处荒漠生态系统的密点麻蜥和荒漠沙蜥的肠道菌群具有相似的丰富度和均匀度,不同栖息地对同种蜥蜴的菌群组成有一定影响。这些结果反映了宿主和环境因子的互作对蜥蜴肠道菌群的调节。
文章目录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方法
1.2.1 DNA提取和PCR扩增
1.2.2 测序数据分析方法
1.2.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测序质量分析
2.2 菌群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分析
2.3 菌群的群落组成
2.3.1菌群门水平结构分析
2.3.2 菌群科水平结构分析
2.3.3 菌群属水平结构分析
2.4 LEfSe(LDA Effect Size)分析
3 讨论
3.1 不同地域分布的密点麻蜥肠道菌群的多样性
3.2 同域分布的密点麻蜥和荒漠沙蜥肠道菌群的多样性
4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