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胃消痞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内脏高敏感伴抑郁及5-HT信号的影响

2025-04-23 30 1.02M 0

  摘要:目的 探讨调胃消痞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及对肠嗜铬细胞EC中5-羟色胺(5-HT)分泌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采用碘乙酰胺灌胃结合夹尾刺激法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莫沙必利组(1.35 mg/kg)和调胃消痞方低、高剂量组(5.8、11.6 g/kg),每组6只,夹尾刺激同期给予相应剂量药物,共14 d。给药结束后,观察大鼠一般状况、记录体质量及3 h进食量;行为学实验评价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抑郁状态;AWR评分评价大鼠内脏高敏感状态;HE染色评估胃、十二指肠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大鼠胃、十二指肠、血清5-HT水平;RT-qPCR法检测胃组织Trpc4 mRNA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检测5-HT+、TPH1+细胞的数量及分布;免疫荧光染色共定位CgA、TPH1双阳性细胞的数量及分布;电镜检测EC细胞中5-HT的合成、分泌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目光呆滞、反应迟钝、懒动、嗜睡、易激怒、难捉拿,行为学实验表明其行动和探索的欲望降低(P<0.01),AWR评分升高(P<0.05,P<0.01),HE染色未见明显异常,胃、十二指肠、血清5-HT水平升高(P<0.05,P<0.01),十二指肠EC数量增加、5-HT异常合成、分泌(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调胃消痞方各剂量组大鼠一般情况改善,体质量、3 h摄食量升高(P<0.05),AWR评分降低(P<0.05,P<0.01),行为学评分改善(P<0.05,P<0.01);胃、十二指肠、血清5-HT水平降低(P<0.05,P<0.01),EC数量及5-HT异常合成、分泌状态得到减轻(P<0.05,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各组Trpc4 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 内脏高敏感状态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EC-5HT信号通路异常活跃,并以神经-内分泌网络为基础,在大脑和肠道之间双向作用,使大鼠产生抑郁状态;而调胃消痞方可通过调控EC-5-HT信号部分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内脏高敏感,进而改善大鼠的抑郁状态。

  文章目录

  1 材料

  1.1 动物

  1.2 药物

  1.3 试剂

  1.4 仪器

  2 方法

  2.1 造模

  2.2 分组与给药

  2.3 指标检测

  2.3.1 大鼠一般情况、体质量和3 h进食量

  2.3.2 大鼠行为学检测

  2.3.2.1 强迫游泳实验

  2.3.2.2 旷场实验

  2.3.2.3 悬尾实验

  2.3.2.4 新奇环境摄食抑制实验

  2.3.3 标本采集

  2.3.4 胃敏感性检测

  2.3.5 HE染色观察大鼠胃、十二组织形态

  2.3.6 ELISA法检测大鼠胃、十二指肠组织、血清5-HT水平

  2.3.7 RT-qPCR检测大鼠胃组织Trpc4 mRNA表达

  2.3.8 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十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