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藏嘎日阿统矿区位于中拉萨地块,是拉萨地块勘查评价的首例稀有金属矿床,发育石英脉型钨钼、花岗岩型铷多金属矿体。本文选取石英脉型钨钼矿体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将成矿期划分为岩浆期、岩浆-热液期、热液期和表生期,其中热液期可进一步划分为石英-云母-黑钨矿-辉钼矿阶段(Ⅰ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阶段)。在此基础上,对Ⅰ阶段和Ⅱ阶段的石英开展了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实验和激光拉曼光谱测试分析,以及对金属硫化物进行了原位S同位素测试。研究表明,石英脉型钨钼矿体石英流体包裹体以气液两相型为主,还存在少量的CO2三相型和含子矿物三相型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14.5~442.6 ℃(平均301.4 ℃),盐度介于0.18%~12.16% NaCleqv(平均7.25%)。此外,流体的密度为0.503~1.007 g/cm3,成矿压力介于112.04~474.21 MPa之间,成矿深度介于0.373~1.581 km之间,属于浅部地壳深度的中高温、中低盐度、低密度NaCl-H2O-CO2流体。金属硫化物的δ34SV-CDT的值为1.4‰~7.2‰,均值为5.0‰,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综合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岩浆水,且受到一定程度的大气降水混入,流体沸腾和流体混合共同导致了西藏嘎日阿统矿区石英脉型钨钼矿体成矿元素的沉淀。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区域地质背景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矿区地质概括
2.2 矿体地质特征
2.3 成矿阶段划分
3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4 分析结果
4.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4.2 均一温度与盐度
4.3 成矿流体密度、压力和深度
4.4 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特征
4.5 硫同位素
5 讨论
5.1 成矿流体特征及演化
5.2 成矿元素富集与沉淀机制
5.3 成矿物质来源
6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