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和化工生产国,其生产原料高度依赖煤炭资源。受能源资源禀赋的影响,我国钢铁行业短期内难以大规模推广电弧炉生产技术。目前,传统的高炉-转炉工艺仍占主导地位,该工艺具有能源结构高碳化、粗钢产量大、碳排放机理复杂等特点,并伴生以碳、氢为主要成分的钢厂煤气,包括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然而,目前钢厂煤气主要作为燃料使用,能量转换效率较低,未能充分挖掘其潜在价值。实际上,钢厂煤气中的H2、CO、CO2、CH4等成分是化工生产的主要载碳、载氢原料。通过有效回收和利用富余钢厂煤气生产化工产品,能够实现钢铁与化工行业协同降耗,推动低碳减排和绿色发展。基于我国能源结构的实际情况,结合钢铁和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钢厂煤气的产生与利用情况,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案例,分析了钢厂煤气合成化工产品的现状与发展潜力,并提出了加快钢化联产发展的建议。从长远来看,我国钢铁行业要实现“双碳”目标,必须依托氢冶金、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先进技术,同时需要制度变革和政策的支持。实现我国“双碳”目标不仅需要技术创新,还需要加强跨界思维与跨行业协作,以推动钢铁和化工行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