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旨在揭示不同被毛类型绵羊群体的遗传结构特征;通过选择信号分析筛选与羊毛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选择8个绵羊群体(包括15只欧拉羊、13只塔什库尔干羊、15只阿勒泰羊、16只藏绵羊、12只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10只甘肃高山细毛羊、15只中国美利奴羊和11只敖汉细毛羊)共计107只个体作为研究对象。将绵羊群体按照不同羊毛类型分为两组,包括59只细毛型绵羊和48只粗毛型绵羊。使用自主研发的绵羊SNP 50K液相芯片对所选绵羊群体进行基因分型,经质控后进行主成分分析、邻接连接树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基于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和核苷酸多样性比值(θπ Ratio)两种选择信号方法筛选与羊毛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通过KEGG通路分析确定候选基因的功能。主成分分析、邻接连接树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的结果表明,两组绵羊群体之间存在遗传分化。基于FST和θπ Ratio的结合分析,前1%区域作为受选择区域,检测到165个受选择区域,包含456个受选择基因。基因注释发现受选择基因与毛囊及毛发发育(JAK2、SELENBP1)、黑色素合成(IRF4)、真皮乳头细胞的间接调控(RAC2)以及皮肤分子生物学中关键管家基因(SDHA)密切相关。本研究探究了8个我国绵羊群体的遗传结构, 细毛型和粗毛型绵羊群体间有明显的群体分化。基于两种选择信号检测方法筛选到与羊毛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JAK2、IRF4、RAC2、IDUA、SDHA和SELENBP1)等。研究结果可为绵羊羊毛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挖掘提供参考。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DNA提取与基因分型
1.3 SNP芯片数据质控
1.4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1.5 选择信号分析
1.6 受选择基因注释及基因功能富集分析
2 结 果
2.1 绵羊SNPs质控结果
2.2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2.3 选择信号分析
2.3.1 FST和θπ Ratio分析
2.3.2 FST和θπ Ratio结合分析
2.3.3 基因功能富集分析
3 讨 论
4 结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