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制复式作业机组

2024-04-26 程正渝100 0M 0

  1965年春耕前农业厅又给我站调拨了5台东方红—54拖拉机和配套的农机具,接着胡书记在全站大会上宣布成立三个机耕队:

  

  第一机耕队服务社队S公社队长田副队长李

  

  第二机耕队服务社队A公社队长孙

  

  第三机耕队服务社队M公社队长张

  

  胡书记接着宣布修理厂厂长吴

  

  胡书记宣布了各机耕队、修理厂人员的配备;还宣布,老田不再兼任站部技术员,各机耕队领取零配件一律由程技术员审批。

  

  接着由我宣布各机耕队的机车和农具的配备,以及生产计划安排,和安全生产注意事项等。——直到WG开始,我一直负责全站的生产技术工作。我深感组织对我的信任,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我站继续向国营农牧场和公社招收学员。继州拖训班第一、二期的十多名学员来站工作后,第三期十多名学员也快学成结业了。兵团农X师还向我站支援了几名高级技工。

  

  1965年,我站新建了一栋办公室、一栋伙房和食堂(1)、一栋工房(2)。

  

  1965年,州县先后成立了农机公司和农机供应站,这时一批江苏农专生分配来B州,王某分配到我站,就住在我们宿舍。这样我们宿舍就满员了:吴师傅、我、农X师调来的小俞和王某。

  

  兵团农X师调来的小俞,二十来岁,浙江人,中等个儿,皮肤白皙,出身工人世家,思维敏捷,钳工技术过硬,接替高师傅的工作。

  

  王某,二十四岁,江苏徐州人。身材魁伟,五官端正,出身贫寒,中专毕业,共青团员,沉稳少言。当时正在学习“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文件,看来王某正符合条件。胡书记对他印象很好。他先被派到二机队开拖拉机,再又调回修理厂,后又调到办公室。他的妻儿老小来疆后,就离开集体宿舍另立门户了。

  

  “四清运动”告一段落,六级钳工高师傅被指“三年困难时期在交通要道五台修车发国难财”等受到批判,却被调到州农机厂工作。伙房大师傅兼马夫季老头,因为解放初定为富农,江苏原籍要求他返回老家接受监督改造,投奔女儿来疆也不行。季老头含泪跟我们道别,场面凄惶。季老头走后,胡书记派老实憨厚、当过志愿军的老周管那四匹马;调来性格开朗、待人和善的老郝当大师傅。病容憔悴的朱老头还是常来伙房,后来随儿子朱站长去了M公社,不久驾鹤西去。奇怪的是,虐待他的儿媳撂下一堆儿女也去世了。

  

  春耕开始,有生产队为了提高功效,在五铧犁后直接拖挂畜力10行播种机播种小麦,土制的拖挂机构损坏后,来我站修理。我问清缘由,和小俞一起到现场考察,测量尺寸,绘制简图,采纳小俞的方案,交由锻工用20毫米圆钢锻制成三角架,刚性连结畜力10行播种机,再与五铧犁铰链连结,又几经修正,“犁—耙—播—耱”一条龙复式作业机组,终于取得成功。

  

  胡书记得知小俞为机具革新出了很大的力,对他进行了表扬;还吩咐锻工制作了许多套三角架发到各机耕队推广使用。

  

  由于五铧犁的工作幅宽为1.75米,而播种机的幅宽仅为1.5米,所以只需驾驶员注意接行的距离,就能保证播种质量。

  

  “犁—耙—播—耱”一条龙复式作业机组创制成功,既提高了功效,又保证了播种质量,深受社队欢迎。但是由于畜力10行播种机属于被淘汰机型,该一条龙复式作业机组也随之谢幕。

  

  春播结束,检修康拜因就成了主要任务。我站仅有两台KT3康拜因,已经使用几年了。农X师调来的翟师傅是康拜因老手,由他负责1号康拜因的检修;2号康拜因的车长小胡已调到县上,副手小伦是哈萨克小伙,还是新手,我安排自己当主修工。因为在冬修工作中,我已主修过东方红—54拖拉机,而KT3康拜因的发动机采用的是解放牌汽车的AK—10汽油发动机,我还没拆修过。我安排小伦先修脱谷部分。我则提前准备好量具、拆装工具和参考书等,到周日大家休息时,独自到阒然无人的农具场拆修AK—10汽油发动机,有疑问时,就地翻书(3),然后再继续检修。……

  

  在一个周日的傍晚,当发动机安装完毕之后,我把电器线路也检修接通完毕,一按马达,发动机随之发出轻轻的轰鸣声,——那么悦耳,那么美妙!我痴痴地站立在寂静的农具场上聆听,独自享受成功的快乐。

  

  受到“犁—耙—播—耱”一条龙复式作业机组创制成功的启发,在秋播到来之前,我考虑到,由于伏翻、秋翻已犁了许多地,秋播时可以创制一种提高播种质量和速度的复式作业机组。我和小俞商讨这个构想,得到他的支持。我想起在农学院学习时,曾在兵团农六师和农四师实习,兵团各团场都有“干支斗龙毛”完整的灌溉渠系,也有实行畦灌和沟灌配套的筑埂器、开沟器。我起初设想用苏式连结器,在播种机前加筑埂器,这样可以改漫灌为畦灌。但是苏式连结器全站只有2台,而我站几乎每台东方红—54拖拉机都配备有园盘耙和播种机,二者的工作幅宽也差不多,我想,倘若用园盘耙代替连结器,在耙架上加装连结装置,连结24行播种机;在播种机前配制木制筑埂器(4);在播种机后牵引树枝编制的耱子。——这样就组成了“耙地—筑埂—播种—耱地”复式作业机组。

  

  于是,我按照机具尺寸的比例,绘制了该复式作业机组的设计图,组织锻、焊、钳、木等工种施工,由小俞负责。制作完成后,进行牵引试验时,对牵引机构进行了多次改进,初步取得成功。投入生产后,发现园盘耙耙架普遍因超负荷变形损坏,我们及时给园盘耙耙架加焊大尺寸角钢后,“耙地—筑埂—播种—耱地”复式作业机组在全县普遍推广,提高了耕作质量和冬麦播种速度,还降低了油耗和标准亩成本。

  

  我到三个机耕队的多个机车组实地考察、亲自操作“耙地—筑埂—播种—耱地”复式作业机组之后,写了一篇新闻报道《突出政治工作实行机农结合大搞复式作业W县秋播工作进展又快又好》,迅速在《新疆日报》1965年9月18日的第4版刊出。——胡书记立即在全站进行了宣读和传达。

  

  1965年底,自治区农业厅召开全疆农机工作会议,我站被评为全疆6个先进站之一。我站创制的“耙地—筑埂—播种—耱地”复式作业机组受到了表扬。胡书记等6个先进站的领导,在大会上的发言也在《新疆日报》上刊登。

  

  “耙地—筑埂—播种—耱地”复式作业机组的运用,改变了W县麦田大水漫灌的落后习俗,实行畦灌既节水又提高了作物产量。——仅此一项,就是一个创举!

  

  更令人欣慰的是“耙地—筑埂—播种—耱地”复式作业机组直到1980年代还在W县普遍使用,并且也被新疆其他一些地区采用。

  

  可惜当时并没有什么创造发明专利申请,更不懂什么知识产权。

  

  但是,仅此一项“耙地—筑埂—播种—耱地”复式作业机组的创制,我就对得起五年本科农机专业的学习;对得起十多年技术员生涯!

  

  “耙地—筑埂—播种—耱地”复式作业机组创制成功,提高了W县农业生产的耕作水平,其实跟作物栽培、土壤改良、农田水利、农机耕作等方方面面都有关联。

  

  那年月,从事农业工作的都熟知毛主席提出的“农业八字宪法”(5)、“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以及“农业学大寨”的号召。

  

  县上设有农工部、农牧科、水利科,还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县种子站、县拖拉机站,以及水管所等等,——我站复式作业机组创制成功,竟没引起任何人、任何部门的关注!原本都是从事农业工作的单位,县上理应经常组织互相交流、互相协作、互相学习、互相配合的。但实际上却是“一人(单位)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各单位差不多“老死不相往来”。

  

  1966年5月,州上召开农业工作会议,W县只有4人参加: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县种子站,各派了一名年迈的不懂汉语的维族副站长,水利局是技术员小唐,我代表县拖拉机站。

  

  小唐也是湖南人,个头不高,一副学生模样。1964年某农专毕业,学水利的。他说,他们水利科的徐科长原是农牧科长,还当过S公社的副社长,真是全知全能!可是我们打报告要求购买一些绘图仪器,徐科长都不批,说是要节约。——那时基层干部多是徐科长那样文化程度低的外行。

  

  这么难得召开的农业工作会议,自然也难取得什么成果。

  

  W县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小县,农业工作有上述那么多的部门(单位)、那么多的领导干部、和那么多的技术人员参与,以及广大社队干部社员群众的共同努力,结果却收效甚微!

  

  以A公社为例(1965—1974,人口5000左右,小麦面积亩左右。)

  

  1965年小麦总产576万斤亩产近100斤

  

  平均每人占有粮食930斤每人占有牲畜12.2头

  

  1974年小麦总产450万斤亩产90斤

  

  平均每人占有粮食584斤每人占有牲畜7.6头

  

  从1965年到1974年,小麦产量每年下降3.45%

  

  这10年全公社欠贷款机耕费85万元

  

  这10年国家投资近百万元的乌西干渠未能完工。(6)

  

  由此可见,我站创制的“耙地—筑埂—播种—耱地”复式作业机组对于小麦增产也没起什么作用。

  

  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直到1970年代后期,我们从农机系统的内部材料中得知,美国韩丁农场仅一个人,种了1500亩玉米,总产150万斤,亩产1000斤,年年如此。(7)

  

  再后来,我们得知,1964年以色列“耐特菲姆滴灌公司”成立。滴灌比漫灌节水1/3—1/2,滴灌可使单位面积土地增产1/3—5倍。以色列滴灌系统进展到第6代后才传到我国,21世纪才在W县推广。

  

  ——这些迟到的信息和数据,是否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反思的路径?

  

  注:

  

  (1)食堂也是会议室。

  

  (2)这栋工房包括锻、焊、钳、车、木等工房。

  

  (3)工作初期我看技术书籍常背着人,以示技术老练。

  

  (4)木制筑埂器装有铁刮土板。

  

  (5)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

  

  (6)上列数据,引自1975年12月31日,W县张副书记在A公社党委开门整风会上的报

  

  告。

  

  (7)改开以来,我国的小麦、玉米亩产都达到千斤了。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相关文档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