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婚事纪实

2024-04-27 黄叶斌90 0M 0

  一

  

  二零一四年四月二十五日中午十二点三十八分钟,钟祥市金苑大酒店一楼大厅里。

  

  近两百人的与会嘉宾亲朋在我的面前端坐着,他们的目光一齐聚集于我的身上。整个大厅内,充满了一种喜气洋洋热情洋溢的气氛。搭建的婚庆花环走廊,音响里流淌出的欢快祝福的音乐,主持人的激情亢奋的司仪情调,儿子媳妇身着婚礼服手捧鲜花分别站立于我的身旁,使我恍如置身于仙境之中……

  

  此时,婚礼仪式已经进入尾声,我代表新人的家长致答谢辞。这份答谢辞,我在半月前就已经写好了。这里面,有我和老婆的焦虑和期待,也有儿子姻缘修炼的艰难历程,还有一份说不出的家长激动和人生欣慰。

  

  儿子和媳妇的姻缘,如今终于修成正果,对于我们父辈来说,真是百感交集呀……

  

  二

  

  为了儿子的婚事,我们曾经是那么地纠结、那么地期盼、那么地焦虑。

  

  眼看着儿子已经跨入而立之年的门槛,作为父辈,只能是干着急啊。电话、网络、短信,各种现代通讯手段,都是在一种时空距离的隔阂中传递着亲情的温度,同时,也有着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催促吧,无用;牵线吧,无感觉;自己寻找吧,没有音讯。儿子曾经有三年时间没有回家,更是没有平时的节假日休假。怎么办?我们也去他工作的南方某地探视了一次,现实的状况令人失望沮丧到了极点。据说,单位同事曾经给他介绍了女朋友,他却一口回绝也不见面;在家乡,邻居朋友介绍在外地打工的老乡女孩,也只是在网上聊天不能请假前去会面而最后夭折;在单位里,好像也没有值得他心仪的女孩……难道是他的情商有问题,还是因为恐婚而另有隐情?难道大龄剩男真的会在我们家里出现?

  

  还是应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就像自然季节的轮回一样,人也应该按照不同阶段的使命完成之,做到爱情事业两不误,才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我曾经在网络上里多次这样对儿子说。可是,他却未置可否。

  

  我曾经与儿子有过一次促膝长谈。不论我如何分析其生活和工作的利弊,如何旁敲侧击询问他的情感生活,如何阐述人生的意义和责任,如何讲解普通人生活的基本法则,如何说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他似乎就是只听不说,在沉默寡言中对抗着情感的追逼和家族的拷问。他的心结在哪里呢?他的心灵之窗何时能够敞开呢?为此,我常常寝不安食不甘,也羞于在同学同事面前回答关于儿子的近况。每当看见比我年龄还小的朋友,与孙子辈嬉戏逗乐颐养天年的时候,我的心里不自觉地就会泛起一种难言的酸楚味,陷入一种欲说还休欲罢不能的情感折磨的困境里。

  

  后来,我冷静地分析了一下,儿子的情感困惑及其姻缘盲点,可能是多方面原因所致:客观条件上,他工作在一家大型民营企业,平时上班时间很紧,并且又是三班倒,因而几乎没有什么业余空闲去接触很多的女孩;另外,他的性格比较内向,平时言语不多,给人一种憨厚老实的印象,因而缺乏主动追求女孩子的胆魄和勇气。

  

  其实,论其个人魅力和形象,儿子的外观一点都不差:1.80米的个头,国字脸,黝黑的头发,白净的皮肤,结实的肌肉,沉稳的气质,一副忠厚老实的样子,人格基因里渗透着北方人的憨厚和南方人的机警的特质(因为老婆的祖籍是辽宁,老丈人是南下干部;而我的祖父是南方人)。论学历,只是普通大学本科毕业(他曾经想参加硕士考试,也利用假期复习备考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而放弃了);论工作条件,也是属于中等水平吧:在一家全国最大的民营化工企业工作,上班只是监控全厂的主机电脑而已,劳动强度也不是太大,并且薪水也是中上等。为何这样的年轻人,就不能尽快找到人生旅途伴侣的另一半呢?

  

  三

  

  看来,人生的姻缘,是需要一种机遇的碰撞、时机的选择和天意的安排的。

  

  那是马年春节前夕,终于得知儿子要回家过年,我们的高兴劲儿无以言表。一是全家终于可以团聚了,二是在假期可以为儿子的婚事姻缘提供一个机遇了。事实证明并实现了我们的预期。

  

  寒假,我回家了。在一个晚上,我和居住在一个大院的张女士相遇了。她在一所私营医院里工作,其丈夫和我是多年的文友。她得知我在武汉某所大学里面工作,就委托我为她们医院里的一个女士介绍男朋友。而我听后立即眼睛一亮,马上说道:难道不能为我的儿子介绍女朋友吗?我简单地说明了一下情况,她也同意了。

  

  于是,第二天我和老婆一起,先去医院进行“火力侦察”。 在红娘媒人张女士引荐下,我们来到她的四楼办公室里会见了她:高挑的身材,白皙的皮肤,一副眼镜佩戴在鼻梁上,微笑洋溢在脸上,说话温柔而亲切,语速缓慢而清晰,樱桃小嘴吐出略有方言口音的普通话。她为我们倒了两杯开水,然后坐回到她的办公桌前。我们在一问一答中开始了愉悦而坦率地交谈,从个人的工作到家庭情况,从成长经历到性格爱好,从择偶标准到情感历练,从生肖属相到理想憧憬……大约半小时的初步试探和了解,使得相互之间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和美好的印象。

  

  儿子在腊月二十八回家后,我马上安排他去相亲。那时,已经到了年终,她却没有回家过年,据介绍人说就是为了逃避家人安排的多次相亲,同时,她作为医院的一个行政主管,也是为了在医院留守值班而放弃休假。晚上,儿子回家,脸上面露喜色,吃饭也胃口大开。看来,这次的相亲十有八九可行了。据媳妇后来回忆说,当时,他们两人相遇是在医院楼梯口的邂逅,儿子也说是“一见钟情”眼睛放亮的姻缘。

  

  这样,在大年三十的下午,我们请儿子将准媳妇带回家一起吃饭。她与红娘张阿姨一起来的,还买了一些礼品。之后,每天的时间,儿子几乎都是和她黏在一起,有时夜晚近十一点钟才回家。有几次吃饭也是他们两人在外面逛街时解决的。我们在家里准备了一大桌子菜,可是,往往只有两人吃,心里有点落寞,却又是有点高兴呀。毕竟,儿子身边终于有了一个能够体贴他、关心他、抚慰他的伴侣了,这怎么不令人欣慰呢?每当看见他们下楼后,两人单手相连十指相握亲密无间地走在路上时,我和老婆心里也充满了蜜糖一样的滋味。

  

  假期很快就要结束了,儿子即将返回南方的工作单位上班。在送别的饭桌上,他们两人依依不舍,缠绵缱绻尽显于低眉温语举手投足之间。在客厅里,她搂抱着儿子的腰际,勾搭着儿子的肩身,在窃窃私语中表达着恋人的温情厚意。当然,我只能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后来,儿子在手机短信里自豪地告诉我:爸,你放心吧。以后,我和岚仙的感情只会与日俱增的。每天,他们都会在网络视频里见面,可能会有一种“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觉吧(这些,从一般的恋爱攻略中是可以预测得到的,也是过来人的经验之想象)。

  

  茫茫宇宙,浩浩人海,男女两人的相遇、相知、相亲,是一件多么巧合而神秘的事情啊。这种缘分,只能相遇而不可求也。这次儿子的相亲过程,有一定的戏剧性色彩,也有着一定的必然性。他们两人的学历相当,年龄相宜,身材相配,性格相合,彼此相互吸引中意。媳妇曾经对我说:你们老是说他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可是,他对我却有说不完的话呀。事实证明,在冥冥之神的护佑下,儿子的爱情婚姻是不会偏离人生的轨道的。看来,父辈的担心与烦恼是会在春雨的滋润下悄然转化为一种杨柳枝条的绿意信息的。媳妇就是一位绽放报春花芬芳的天使,她使我们家马年春节显得格外温馨温暖温和温润。如今,儿子已经开始进入恋爱婚姻的殿堂了,已经远离了孤寂冷清焦虑的生命负能量的折磨,已经被爱神俘获了心灵,已经在人生的转折点上找到了一种情感的寄托或归宿,我们为父母的当然是喜不自禁啊!

  

  四

  

  时间的发酵,是可以改变一切的。一切程序,都需在社会生活法则和人情世俗里面经历检验,才可能获得一张有效通行证。

  

  按照规矩和约定,儿女双方的家长必须见面一次,才可能最后敲定子女的婚姻大事。于是,我只好利用周末的休闲时间从武汉返回家乡,和老婆儿子准媳妇一起去会见亲家。

  

  儿媳的家乡,在天门和孝感地区的三县交界之集镇。我们租用了一辆面地,除了司机,还有六人:我们两老,儿子媳妇,儿子的舅妈和媒人张阿姨。三月十四日上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奔波,我们来到了亲家的驻地。亲家是一名公路段退休人员,育有二女一男。其长女已经出嫁在宜昌工作,二女在钟祥市工作,儿子在武汉工作。亲家年龄小我一岁,身体健壮,和蔼可亲,只是头顶露出一块荒芜之地。亲家夫妻两人对我们的到来,热情而不过分,坦率而不失礼。当然,我们也送去了见面礼。在亲家的两层楼新居里,大家围坐在一张方桌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我们一起商量了儿子媳妇的婚事操办事宜。因为亲家的儿子已经决定在今年“五一”结婚,故我们这边的婚事必须提前至四月二十五日举行。这样,才能照顾到双方的利益需求。

  

  中午时分,我们在一家餐馆用餐。席间,亲家戒烟戒酒了,因为我也是这方面的生活习惯,使得我们更加亲近了一些,共同语言更多了一些。亲家第一次看到女婿,在餐桌上观察问答之间,不免夸赞了一番,说他看上去,是一个不错的老实厚道的小伙子,把女儿交给他,是放心的。之后,亲家母多次与老婆聊天,拜托照顾好其女儿。因为媳妇的户口薄在家里,所以,当天下午四时许,儿子媳妇两人就去当地民政局办理结婚证了。后来,儿子还把结婚证的复印件以彩信的形式传到我的手机里。

  

  这次亲家见面之礼,是一种仪式,也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交接。对于亲家和媳妇来说,这种家族脐带的第二次隔断,是一种身份的裂变、生命的归宿和使命的升华。尽管时代的更替和社会的进步,已经使得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一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中华文明之根,依然在现实的土壤里生长出家族宗族民族之盎然绿意,释放出传统文化精华之迷人馨香。

  

  由此,作为父辈,我们好像也履行了一件神圣而伟大的人生大礼,无愧无悔于子女的期盼。

  

  五

  

  时间逼人,一切都是在计划中逐一完成大喜事的筹备工作。

  

  预定酒店,这可能是喜事中的头等大事。据朋友介绍,现在的节假日办喜事,必须提前一月至三个月以上才可能捷足先登。于是,我们先来到钟祥市的金苑大酒店,还算是比较顺利,我们就预支了定金,确定了婚礼的具体时间和餐桌数量。

  

  接着,我们就寻找婚庆公司。咨询了一位已经操办了婚事的朋友,初步了解了市场行情及其价格。在市二中对面的商铺里,有几家婚庆公司。我们进入一家“喜日婚庆公司”,该公司老板是一名武汉人,她在全省开办了几家分店。在价格上,从三千多元到两万多元。我们选择了一个中等价位。然后,预交了定金,确定了举办婚礼的时间地点。

  

  购买糖果和有关礼品。我和老婆骑着摩的在市区的大街小巷穿梭闲逛,然后,驮着大包小包的婚庆用品回家。其实,媳妇已经在网上购买了大部分的糖果,数量是十二颗,而且价格比较昂贵。我们另外买的只是一些搭配使用的东西。糖果盒子里面的包装,也是有讲究的,一般应该是放入八颗。这样,我们又拆开原包装盒重新梳理检验。大概准备了260盒糖果,还有在餐桌上临时使用的瓜子、水果、花生和散装糖果等食品。

  

  邀请亲朋好友,为儿子的婚礼发出通知。主要采取三种方式进行:对于亲戚长辈,以正规的请帖为主,并且登门拜访邀请,这样显得诚恳、礼貌;对于同学和朋友,以电话和短信为主,这样既经济又便利;对于同事,以委托朋友集中通知为主,同时,在临近婚期前三天时我再电话一次,以示礼貌。从我事先草拟的人员名单来看,主要分为亲属、同学、同事、文友和媳妇单位同事五个方面,大约有110人左右。

  

  儿子媳妇的婚纱照。他们在一家“纽约•台湾婚纱公司”进行了一天的拍照。大概换了六套服饰,从不同角度为他们的青春和喜庆留下了永恒的靓丽倩影和爱情的甜蜜。当然,只能在一个月后取回这些放大的照片、影碟和影集。想当初,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的婚礼是那么地简朴和简单,就是一张合影照,在家里宴请亲戚和同事两三桌了事。现在的年轻人真是赶上了好时代呀!

  

  为儿子媳妇布置新房。这主要是老婆在家操办的,如新床、新棉被、梳妆柜、沙发新包装、紫藤龙椅、喜庆氛围张贴等。邀请亲朋好友两名中年妇女,为新人铺床,里面的讲究太多,且是传统的风俗:诵读歌谣、铺放新床褥新棉被、放置各种甜饼苹果花生桂圆等物。有些床上用品是媳妇在网上购买的,她在这方面也用心花费了不少。尽管有些性价比超出预期,但是,只要媳妇高兴,我们还是十分愿意的。

  

  邀约婚礼车队。按照习俗,我邀请了六辆小轿车,准备迎接新人。其中有亲戚兄弟的,有同事朋友的,都是私家车,且一律是黑色的名牌轿车。他们都十分爽快地答应了我的邀请。

  

  以上几件事完成后,婚礼的准备工作也就差不多了。当然,办理这些事情,我只能利用周末的时间,于夜晚搭乘火车回家,并且还不能耽误学校的教学工作。一般是一趟来回两三天吧。这样,我一心挂两头先后回家两三次,基本上落实了婚礼的前期筹备工作事项。那时在武汉,我常常在夜间三点多钟就惊醒了再也无法入眠,一直到天亮,反复盘算着婚礼前的一些细节安排,唯恐遗漏什么东西。这种情况,老婆说是我太兴奋了,所以才失眠的。信服吗?可能也。

  

  六

  

  婚礼如期而至,在传统而现代、正规而简朴的仪式中,我们和儿子媳妇一起,共同完成并见证了一次新人的洗礼和新家庭的诞生的过程。

  

  婚礼前一天夜晚约九点钟,媳妇的姐姐姐夫一家才从宜昌来到钟祥。他们是亲家的代表,因为亲家需要在家里准备儿子的婚礼,所以几次邀请还是走不开。他们来后,由儿子媳妇带领他们出外夜市就餐,然后到鸿雁大酒店住宿。

  

  其实,在前一天,我们邀请了为儿子婚事帮忙的几位朋友聚会进餐,以表谢意。如儿子的舅舅舅妈、儿子的三舅及表妹、媒人张阿姨、婚礼上的证婚人蔡章田先生、为儿子婚礼写诗填词的萧立宽先生、提供酒类物品的冯永诚先生、表哥表嫂、妹妹、儿子媳妇和我们两老等,共有15人。按照当地说法,办大事前要“打箍”,以示人缘旺、运气好。

  

  第二天凌晨,不到六点钟我就醒了。在七点钟后,按照预定,我又给迎亲车队的司机打了电话,督促他们在早上8.30以前到达婚庆公司门前,等候打扮车容。当时,正是细雨霏霏,不紧不慢地抛洒着多情而缠绵的眼泪,好像女儿哭嫁的心语。整个上午,都是这样的天气,验证着民间的“下雨招财”的祈祷。

  

  等到媳妇在婚纱店化妆完毕回到酒店后,约在九点钟,我们的车队出发前往酒店接亲。不到十分钟,我和儿子来到媳妇和她的姐姐一家住宿的三楼3010房间门口。正要开始拍摄,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随行的婚庆公司的摄像师,是一位年轻的小姐。可能缺乏经验吧,她携带的摄像机显示屏突然出现一片闪光的情况,直接影响拍摄效果,据说是因为雨雾造成的。我们十分着急。她只好打电话请人送来备件,可是却无法完成;向酒店借电熨斗吹风,却被告知没有。无奈,她下楼到轿车的空调处才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样,耽误了约一刻钟。

  

  儿子手捧一束玫瑰花,站立在门前拍打着,请求开门。可是,媳妇和她的姐姐在一起,就是不让开门。她的侄女以甜甜的歌谣索要“红包”。儿子拿出事先准备的一叠红包,一个一个地从门下空隙里塞进去。约经过十分钟的拉据战,总算在软语求饶声中打开了房门。我们(还有伴娘侄女两人)拼命往房间里挤进去后,却被告知需要寻找新娘的鞋子。俗话说,“一人藏,十人寻”。在我们焦急寻找中,媳妇的四岁小侄女却一语道破天机,顺着她小手指出的方向,我很快就在一个衣柜的顶部拿到了一只红鞋。这时,儿子为媳妇穿好鞋子,单膝跪地,献上鲜花,抱起自己的新娘,坐电梯下楼,来到婚车里面。

  

  车队开动了,喜雨仍然淅淅沥沥地下着。我们绕着主城区一周,快到居住地报社大院门口时,一阵冲天炮如雷贯耳,一串鞭炮噼里啪啦。进入大院,在单元大门前停下,单位的同事纷纷都来恭贺看热闹。原来预备是由儿子抱起媳妇上楼的,可是,同事却不依不饶,非要我抱起媳妇上楼。于是,我先为他们每人送上一把糖果,再从轿车里抱起媳妇放在单元楼房的阶梯上。当然,是站在铺好红纸的地面上的。然后,就由儿子一直抱到三楼的家门口。这样,迎娶新娘的过程才基本完成。接着,我赶紧下楼为车队的司机派送礼品和红包。

  

  约十点半钟,在客人于酒店多次电话埋怨无人接待的情况下,我们立即赶往婚礼现场。这时,酒店里已经来了几个朋友,有的还是从广东回家的多年没见的老同学。为了错开和别人的喜事发生冲突,酒店主管和我商议在中午12.18分钟开始婚礼仪式,这样半小时就可以结束,也不误他人的宴请大事。

  

  婚礼主持人,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名叫阿浩。他简单和我沟通了一下仪式程序和细节,就按时开始了。在欢快喜庆的音乐声中,在主持人的充满激情的洪亮音调中,在抑扬顿挫的普通话节奏中,在鲜花和灯光的映衬下,在宾客亲朋的目光注视下,儿子媳妇的婚礼拉开了帷幕。他们走上了红地毯,经过了以花环和白纱巾搭建的走廊,站在以他们的婚纱照为背景的台前。在主持人的问答声中,他们庄严而神圣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礼节仪式。接着,就是由证婚人致辞,来宾致祝贺诗词,我和老婆手挽着手也从红地毯走向婚礼台上。然后,就是儿子媳妇的三鞠躬,请我们喝茶,我们发给他们红包,我代表家长致答谢词,媳妇发表结婚感言。

  

  萧立宽先生的祝贺词,颇有古风韵味,且将儿子媳妇的名字嵌入其中,真是煞费苦心啊:满庭芳 黄晶、李岚仙新婚志庆 一见钟情,前世修就,喜结连理华堂。酷男娇女,携手话衷肠。举案齐眉侍奉,哥言别,同饮羹汤。双亲敬,更知反哺,宅第溢馨香。 吉祥。晶透亮,岐黄善待,敲键仙乡。对岚李繁花,吟诵文章。山水阡陌邈邈,恩爱忆,祈祷无恙。从兹后,妇随夫唱,翮振再图强。 甲午仲春萧立宽撰

  

  后来,我把这首词请李英先生在宣纸上书写出来,又用镜框装裱悬挂于儿子的新房。他们对此赞不绝口。

  

  我对他们新人的祝贺,除了欣喜和激动,更多的是寄予厚望和企盼:新人的结合,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相互体谅和宽容,性格上还有一个磨合适应的过程;在处理与双方亲属的矛盾关系中,还需要真诚相待换位思考;个人的理想追求和人生价值实现,还需要与中国梦有机结合;浪漫的激情过后,需要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实挑战。这些寄语,我想,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是会慢慢地领悟的。

  

  婚礼后,宴会正式开始。因为我需要应酬送别客人,在下午两点钟前退掉酒店房间;同时,还要为武汉的幺叔和襄阳姐姐姐夫的二女儿送行,急着在酒店购买了一点土特产让他们带回家。这样,我中午就几乎没有来得及吃饭。一直到晚餐,在酒店招待了几位留下来的朋友和家人,我才痛快地喝了几杯酒。

  

  婚礼终于圆满地结束了,我的一颗心才彻底放下了。老婆也说,这些婚礼细节的筹备和操办,看起来十分简单轻松,其实,也蛮累人的。前后几个月所花费的精力、时间、经费等,犹如经历了一场战斗,虽然是小打小闹,也是一种人之常情尽力而为了。看来,为子女操心的事情永远没有尽头的,这可能也是为人父母的价值所在吧。

  

  玫瑰花开,并蒂莲结。祝愿儿子媳妇一家永远幸福安康!祈愿黄氏家族永远人丁兴旺吉祥平安!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 黄叶斌
    加关注0
  • 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