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发现和写作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读徐慧莉散文集《把春天接回家》

2024-04-27 黄叶斌230 0M 0

  在春意阑珊的季节里,我捧读着一本散文集《把春天接回家》。在书中春光明媚、春情盎然气息的熏染下,我走进了作者设置的自然美景的诱惑之中,同时,也走进了作者所发现的美好生活的春光里、走进了作者所陶冶的真诚心语的倾述里。题目富于诗意而灵气,它的隐喻和隐语的构成与叠加,是一种情感的暗示和引诱,也是一种企盼的约定和预期。它的意指含蓄而明朗,能指清新而厚重,使得读者在文本选择的犹豫中,立刻产生一种阅读的欲望和深入的企图。

  

  合上书本,我仍然沉浸在“生活点滴”、“亲情故事”和“选派情怀”3辑95篇文章的叙述中,被她的朴实而真诚的文字所润泽,被她的炽热而袒露的情怀而感染。我以为,作者独到的发现眼光和高蹈的写作姿态是那么地令人敬佩、欣赏和赞叹。

  

  以发现的眼光去和世界沟通、和生活交流、和人文融合、和心灵对话,这是一种智者的生活方式。其实,平凡生活是一片宏大而朦胧的气场,我们置身其中被无形之缰绳所捆绑、被固定之轨道所驱使,在琐碎而悠长的世俗河流中漂浮、沉沦、碰撞、前移,总是在清醒与糊涂中煎熬、在美丽与肮脏中洗礼、在希望与失望中更新、在幸福与痛苦中感悟,这样,我们的生存意义和生活价值也就具有了一种别样的诠释和解读。这里,关键是具有一种发现的眼光,将一切负面的、消极的、悲伤的、痛苦的、沮丧的、懊悔的东西和事件转化为一种自我疗伤的药物,并且能够从中获得一种超脱的快意和自慰的欣喜。

  

  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的吧:

  

  在对平凡人物的关注中寄寓人文关怀的情思,在对琐碎小事的反思中展示自我警示的启迪,是作者文章的主要表现特征。作者视线所及,她所经历和遇见的人事几乎都被她纳入写作的题材和范畴之中,是那样地细腻而深沉、真实而美好。如石楠老师的亲切与教诲,卖馄炖大嫂的善良与乐观,修鞋女人的艰辛与寄托,长途客车上的奇遇与感动,下岗裁缝的自信与乐观,打工小妹的邂逅与悲剧,单车多次丢失的烦恼与困惑,考场作弊现象的激愤与无奈,炒股经历的苦乐心得,逛街酒店的触动与心情,以及父(母)女亲情的回忆、母子间的共同成长记录、婆媳情感的惬意与满足、选派干部驻村的感动与成就等。这些事情,都是她的人生经历与情感震荡的最质朴最生动的记载,也是她的精神成长与心灵充实的生活馈赠。它如涓涓溪流濡染着、滋养着、浸润着、渗透着人格的基因,强壮着良知的骨骼,丰满着理性的胸怀。它是那么地普通而微不足道,也是那么地细小而家长里短,可是,作者却写出了一个不同凡响的心路轨迹与情感天地。她的文章告诉我们,面对平淡而平静的生活,过日子是一种人间常态,而能够发现其中的奥妙与精彩并能够酿造成为人生营养的人,则是一种高层次的人生境界了。

  

  可见,发现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滋味的调剂,是一种对清苦窘迫压抑的反叛和精神的升华,是一种对诗意的捕捉和审美的愉悦。熟视无睹或慵懒倦怠,都可能是对美好善良的一种亵渎和冷漠,是对感动感恩的一种残忍和抹杀。谁认识并具备了“发现”的点金魔杖,谁就是一个既脚踏实地又超越仙境的高人了。

  

  能够把发现后的东西经过思考的发酵与文字的提炼,及时转化为一种语言的载体和写作的成果,这是一种仁者的生命状态。面对发现中的稍纵即逝的感受、感想、感动和感悟,如果只是瞬间的邂逅和触动,而后擦肩而过放弃遗忘之,那是一种多么可怕而可怜的人生际遇啊。其实,写作并非只是作家的专利和特权,它是每个人的一种高层次的生命需求。正如已故作家史铁生所说,“写作就是为人的生存在精神上找到一个至一万个理由。”

  

  作者的写作实践给我们带来哪些有益的启示呢?

  

  面对现实生活的竞争和浮躁疲惫的心灵,写作能够带来一种精神熨帖、心情宁静的慰藉和滋润。写作的前提是需要在诗书的阅读中涵养人生、发现自我、提升境界,因此,平时对阅读的态度和对业余时间的利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反映出我们写作的高度或深度了。在物欲社会的诱惑和浮躁心态的干扰下,很少有人会坐下来安静而虔诚地捧读书本;那些自觉地把自己引入或捆绑在书本圣殿里的人,才有可能步入写作的真正境界。不读诗书、少读诗书和饱读诗书的人,在写作档次上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尽管习作、写作和创作上有不同的界域和标准)。因此,这种文化滋养和精神坚守的人生态度和生命选择,往往是衡量我们生活质量高低的尺度之一。

  

  面对琐碎而繁复的平民生活,能够坚持日常写作的人,是一种对生命潜能的开掘和对创造性劳动的证明。现代媒介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与便捷,使得普通作者的写作与发表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与真实的体现。在这种历史背景和现代语境的支撑与影响下,我们的写作就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自娱自乐的情绪发泄了,它以更加广阔的人文视野和强大的思想能量释放出惠及他人和社会的文字魅力。个性化的写作也有困顿与乐趣,只有在坚持中才可能把生活的枯燥打造成鲜亮滋润的尤物、把烦恼的人生转换为雨霁后云蒸霞蔚的惊喜、把惊人的发现和感动塑造成一种生命的亮色与道德的高地。这样,在多写的坚持和坚守过程中,写作向创作靠拢,作者向作家逼近,平庸向经典进化,低俗向高雅攀登,一种写作的至高境界也就应运而生了。写作,从小的方面来说,是一种自我的消遣娱乐和高雅追求;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一种人生体验的自赎和生命轨迹的历史记录。因此,敬畏之、尊重之、善待之,我们就可能收获一个美好的人生。

  

  面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错综复杂的人间乱象,写作需要在题材选择和语言表达上进行有效地甄别和准确地书写,才可能成为时代的代言人和历史的见证者。“一滴水中见太阳”,固然是一种不错的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段;在芸芸众生中挖掘出人性的亮点和情操的高贵,也是一种叙事角度和立意参考。如果仅仅只是围绕个人化的小圈子来描述生活、再现情景,那只能是一种狭隘逼仄的情感自慰了。有人曾经把现代的写作比喻为“广告性文学”,意指为文学作品的大众性、开放性、影响性、传播性特点。因此,关注并反映民生利益诉求、社会底层情绪、人生成长困境和历史风云际会等,就是写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体现,也是作者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印证了。同时,语言表达能力及其风格的建立,也是写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它需要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完善,在一定程度的陌生化追求中完成自己独有风格的亮相。

  

  最后提出一点需要注意改进的问题。作者的文章以短小精悍为主,大多是日记体的千字文随笔。这一方面显示出作者写作的及时、运笔的快捷和篇幅的灵活特点,有利于读者快餐文化的消费;另一方面,也应该警惕和防备在构思、立意、提炼等方面的随意草率之弊。深思熟虑的文字,往往给人以厚重感的启示和余音缭绕的回味;而浅薄随性的文字是写作中的大敌——以此和作者共勉。

  

  让发现和写作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这是一种优秀的习惯,也是一种自我的督促。“把春天接回家”,我们祝愿作者在春天里播撒一片文学的种子,在秋季收获一个丰硕的人生!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 黄叶斌
    加关注0
  • 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