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基础设施、创新驱动与中国区域不平衡——从宏观到微观的证据链

2024-05-09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60 0.68M 0

  摘要:实证检验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对创新活动影响效应的区域差异及形成机理是回答互联网能否有效兼容创新驱动战略和区域平衡发展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基于城市和微观企业创新活动的证据链,实证发现中国大规模实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并不能有效提升欠发达地区的创新水平,还进一步可能扩大了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格局。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在总体上对中国地级城市层面创新水平和微观企业创新投入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激励效应仅限于东部区域、南方板块、省会和人均GDP水平大于均值城市等各种维度划分的发达地区,而在与之相对应的欠发达地区却呈现抑制效应。基于要素流动分析框架,进一步检验表明,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激励了要素资源向发达地区流动的“集聚效应”,进而影响中国区域不平衡格局,同时也存在着集聚过程中的“拥挤效应”,然而资源向欠发达地区回流的“分散效应”则很有限。本文结论有助于理解中国推行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复杂性激励效应,对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政策号召,探索互联网推动构建创新驱动战略与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有效兼容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目录

  一、引 言

  二、中国情境下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创新的异质性激励效应及其内在机制

  (一)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对创新活动激励效应的相关理论

  (二)中国情境下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驱动的政策背景与理论框架

  (三)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创新异质性激励效应的内在机制及研究假说

  三、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城市层面创新活动及区域不平衡的检验结果

  (一)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创新活动激励效应的检验结果

  (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区域不平衡激励效应的检验结果

  (三)稳健性检验

  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微观企业层面创新活动及区域不平衡的检验结果

  (一)计量模型设定与重要变量定义

  (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对微观企业创新活动的激励效应

  (三)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对微观企业创新活动的区域异质性激励效应

  五、探索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中国区域不平衡格局的机制

  (一)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对不同“创新外包”水平企业的异质性激励效应

  (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对不同“人力资本”水平企业的异质性激励效应

  六、主要结论与政策含义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