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间赤字的隐性贫困测度原理、方法与应用

2024-05-11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50 0.76M 0

  摘要:研究目标: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设定财务可负担且能体现正向激励的帮扶识别标准。研究方法:构造时间赤字指数,利用时间赤字的货币价值调整贫困线识别隐性贫困。研究发现:隐性贫困发生率与精准扶贫之前的绝对贫困发生率相近,显著低于相对贫困发生率,符合我国发展实际;隐性贫困帮扶的主要思路是提高有酬工作工时回报、减少家庭必要无酬工作时间、改善其他收入来源。研究创新:使用时间利用数据,在贫困测度中放松了所有家庭都有足够时间进行家庭生产的假定。研究价值:隐性贫困识别方法能够提供务实可行的帮扶识别标准,体现对有酬劳动的正向激励,约束帮扶过程中的“等靠要”问题,并且能够与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形成有效衔接。

  文章目录

  引 言

  一、基于时间赤字调整的隐性贫困界定、识别原理与政策涵义

  1.基于时间赤字的隐性贫困界定

  第一,个人生理必要活动时间低于临界值。

  第二,无法得到必要的家庭工作时间。

  第三,获得必要家庭工作产品和服务后的可支配收入低于收入贫困线。

  2.基于时间赤字的隐性贫困识别原理

  3.隐性贫困分类及政策涵义

  (1)显性贫困家庭。

  (2)隐性贫困家庭。

  二、基于时间赤字的隐性贫困测度方法

  1.时间赤字的计算

  (1)必要生理活动时间(C)。

  (2)必要家庭无酬工作时间(H)。

  (3)有酬工作时间(L)。

  第一,务工时间。

  第二,生产经营工作时间。

  (4)其他时间。

  2.时间赤字的货币化

  3.调整贫困线识别隐性贫困

  三、隐性贫困测度与政策应对的数值模拟

  1.数据来源与参数设定

  (1)数据来源。

  (2)参数设定。

  2.测度结果

  3.隐性贫困识别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及其与其他测度方法的比照

  (1)时间赤字特征与比较。

  (2)人均收入特征与比较。

  第一,隐性贫困户的人均纯收入要略高于非隐性贫困户。

  第二,隐性贫困农户的人均收入上限值显著小于非隐性贫困家庭。

  (3)收入构成的特征与比较。

  (4)人口统计学特征与比较。

  4.基于数值模拟的凉山彝区隐性贫困影响因素识别

  四、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1.研究结论

  2.政策建议

  第一,划定隐性贫困监测、识别两条线的政策建议。

  第二,隐性贫困涉及时间利用数据采集的政策建议。

  第三,改善有酬工作回报率的政策建议。

  第四,减少必要无酬工作时间的政策建议。

  第五,增加其他收入来源的政策建议。

  第六,关于隐性贫困数据采集体系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