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交错带村镇生活垃圾逆向物流模式的分异机制及空间优化

2024-05-15 地理学报210 3.57M 0

  摘要:生活垃圾逆向物流是村镇生活垃圾治理的关键纽带。揭示生活垃圾逆向物流模式的空间分异机制、构筑经济高效的生活垃圾逆向物流体系,对农牧交错带生态安全格局稳定、村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青海省海东市为实证对象,构建1499个村镇居民点的多源异构数据集,多尺度刻画垃圾治理效能地域非均衡性,应用多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定量解析垃圾逆向物流模式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并基于改进潜能模型的设施空间可达性评价,提出逆向物流模式空间优化方案。结果显示:海东市生活垃圾呈“局部集聚、总体分散”分布,垃圾治理效能滞后于原住居民生活需求,由湟水谷地中心向周边农区村镇、牧民定居点呈水平递减;农牧交错带地理环境高寒性与村镇聚落分散性,是阻碍集中式物流模式配置的根本原因;常住人口规模小、社会经济发展状态较差的村镇居民点是集中式物流模式配置的薄弱区域;充足的基层管理人员数量和年轻化干部群体,有利于落实村分散物流模式管理要求;海东市村镇居民点垃圾处理设施空间可达性偏低,应以城镇集中式、乡镇传导式、农牧分散式3类路径为遵循,采用集中式与分散式物流并举的调适策略进行逆向物流模式全局优化。建议以物流成本最小化、垃圾治理零胁迫为导向,兼顾各级物流节点功能特性分类施策,发挥县域垃圾逆向物流软硬件设施统筹职能,激活乡镇垃圾协同治理效能,强化村庄源头分类与就地消纳功能,营造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生活垃圾逆向物流体系。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2.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2.2.2 基于空间错位指数的生活垃圾治理效能测度

  2.2.3 基于多项逻辑斯蒂回归的生活垃圾逆向物流模式分异影响因素估计

  2.2.4 基于改进的潜能模型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空间可达性评价

  2.2.5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生活垃圾逆向物流模式影响效应估计

  2.2.6 变量设置

  3 结果与分析

  3.1 农牧交错带村镇生活垃圾产生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3.2 农牧交错带村镇生活垃圾逆向物流模式的治理效能

  3.3 农牧交错带村镇生活垃圾逆向物流模式的空间分异及形成机制

  3.3.1 生活垃圾逆向物流模式的空间分异特征

  3.3.2 基于MLR模型的生活垃圾逆向物流模式的空间分异形成机制估计

  3.4 基于设施空间可达性与物流模式分异机制的生活垃圾逆向物流模式空间优化

  4 讨论

  4.1 农牧交错带生活垃圾逆向物流模式优化的政策调适

  4.2 农牧交错带村镇生活垃圾逆向物流模式的影响效应

  5 结论与展望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