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近年来,继安岳气田的发现和绵阳—长宁裂陷的提出,四川盆地埃迪卡拉系—下寒武统地层得到了重点关注。这些油气藏的储集层主要发育在灯影组二段和四段的微生物岩和富岩溶孔隙白云岩中。本研究旨在讨论埃迪卡拉纪末期首次出现的动物骨骼化石克劳德管(Cloudina)对当时白云岩储层的潜在影响,以拓展区域油气勘探开发思路。【方法】基于四川盆地东部鹿页1井岩芯资料,通过偏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micro-CT分析,对灯四段顶部的岩矿特征、孔隙类型、成岩类型、成岩序列、孔隙演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川东巫溪地区灯影组顶部生物碎屑微晶白云岩中存在较丰富的管状动物化石,依据其形态特征可鉴定为Cloudina,其围岩基质中存在大量微生物组构。研究材料中识别出的孔隙类型有管状化石壳体构成的生物孔,以及基质中的粒间孔、沥青孔、晶间溶孔和晶内溶孔;识别出的主要成岩作用有多期的溶蚀作用、胶结作用以及充填作用。从重建的孔隙形态与分布上看,管状化石对生物碎屑微晶白云岩的孔隙度贡献显著,化石富集层的孔隙度至少为0.7%,基质孔隙度为0.1%~0.4%。【结论】富集成层的Cloudina是灯四段局部层位中除微生物礁丘以外的另一个重要孔隙来源。这说明埃迪卡拉纪末期动物群的出现不仅是生物演化上的创新,也为油气储层的类型带来了深刻的改变。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地质背景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3.1 岩矿特征
3.2 孔隙特征
3.3 成岩序列
4 讨论
4.1 Cloudina在扬子地台的时空分布及其规模
4.2 埃迪卡拉纪末Cloudina的建礁和造粒潜力
4.3 川东北灯影组顶部不同组分的孔隙演化及其孔隙度贡献
5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