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丘陵地区水田湿地磷污染的“源-汇”效应研究

2024-05-21 中国环境监测180 1.24M 0

  摘要:以重庆市大足区典型水田为研究对象,在冬水田-水稻种植模式下,探究水田湿地的面源污染“源-汇”效应及磷拦截效果。在施肥期(3—5月)、生长期(6—9月)及冬水田期(10—12月及次年1—2月)开展水田田面水和淋溶水磷素浓度原位观测。结果显示:施肥期田面水和淋溶水中的磷素浓度大幅度升高,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20 mg/L和0.12 mg/L,易产生面源污染。生长期田面水中的磷素浓度保持较高水平,总磷平均浓度为0.18 mg/L。此时,田面水流失是面源污染的“源”。生长期淋溶水中的磷素特别是溶解态总磷浓度呈下降趋势,总磷、溶解态总磷浓度分别为0.07、0.02 mg/L。此时,增加水田蓄水量,将田面水转化为淋溶水,能有效控制溶解态总磷的流失。冬水田期田面水和淋溶水中的磷素浓度较低,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09 mg/L和0.03 mg/L。此时,水田成为面源污染的“汇”。因此,在西南丘陵地区,推广建设冬水田蓄积工程能起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作用。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监测点布设及样品采集

  1.3 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区旱地径流系数

  2.2 水田截留量

  2.3 水田田面水磷浓度变化特征

  2.4 水田淋溶水磷浓度变化特征

  2.5 水田磷削减率

  3 讨论

  4 结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1/26专辑:论文下载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相关文档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