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监测食品化学危害物是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基于强分离能力、高质量分辨率和高质量精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高分辨率质谱联用平台,非靶向筛查可实现多种潜在及未知食品化学危害物的广泛识别。由于食品化学危害物种类多、采集的数据信息量大及数据分析过程繁琐,非靶向筛查分析方法的开发和应用具有较大的挑战性。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模式和高效的数据分析策略是对潜在及未知食品化学危害物进行非靶向筛查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非靶向筛查分析方法所涉及的数据采集模式、分析流程和分析策略,以及近5年来非靶向筛查在食品化学危害物筛查中的应用,以促进食品化学危害物非靶向筛查分析方法的开发和应用,为食品中风险因子的提前预警和食品安全监测提供支持。
文章目录
1 数据采集模式
1.1 DDA数据采集模式
1.2 DIA数据采集模式
2 分析流程
2.1 可疑筛查
2.2 未知筛查
2.3 非靶向筛查的置信水平
3 分析策略
3.1 代谢组学策略
3.2 数据库策略
3.3 质谱碎裂特征策略
3.4 质量亏损策略
3.5 分子网络策略
3.6 综合策略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