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大义山地区中、新生代变形序列及其动力学背景

2024-05-24 现代地质280 2.7M 0

  摘要:大义山地区处于南岭构造带与钦杭构造带结合部位,自早中生代以来发育多方向、不同类型的构造,关于这些变形先后序次的研究对理解湘南及邻区的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其构造变形特征和应力场演替过程仍缺乏精细剖析。运用构造解析方法对大义山地区地表基岩中的剪切破裂和褶皱等构造要素进行了分期和配套,利用赤平投影法恢复了剪切破裂的古构造应力场,结合中、新生代华南大地构造演化历史,厘定了研究区5期构造变形事件及其动力学背景:第一期NEE—SWW向挤压(D1)发生于中三叠世晚期印支运动早幕,其动力学背景可能为多板块围限下的扬子克拉通与华夏地块间继发性陆内俯冲汇聚,而局部与区域挤压方向的差异性,可能与NW向邵阳—郴州断裂左行走滑派生近E—W向挤压应力场及走滑所产生的逆时针牵引作用有关;第二期近S—N向挤压(D2)形成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印支运动晚幕,可能与华北克拉通向南的挤压和思茅—印支地块向北的挤压有关;第三期 NWW—SEE向挤压(D3)为中侏罗世晚期早燕山运动的产物,其动力来源于古太平洋板块(或伊泽奈崎板块)对华南大陆的西向俯冲;第四期岩浆作用相关变形(D4)包括褶皱、挤压面理、肿缩构造和张剪性破裂等,可能与早燕山运动后造山阶段晚侏罗世花岗质岩浆沿不同方向基底断裂的幕式上侵和侧向流动有关;第五期 N(N)E—S(S)W向挤压(D5)发生于古近纪中晚期,可能与先存NNE向断裂带右行走滑所派生的局部挤压应力场有关,其动力学机制可能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而引发青藏高原物质向东逃逸。进一步研究表明,NW向邵阳—郴州断裂最强烈的走滑活动可能发生在印支运动早幕,并由此奠定了断裂周缘中、新生代构造格架。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区域地质概况

  2 研究区构造变形与应力场恢复

  2.1 应力反演方法与思路

  2.2 不同期次应力场与变形特征

  2.2.1 NEE—SWW向挤压

  2.2.2 近S—N向挤压

  2.2.3 NWW—SEE向挤压

  2.2.4 岩浆作用相关变形

  2.2.5 N(N)E

  2.3 构造事件时序划分依据

  3 讨 论

  3.1 中、新生代构造变形的动力学背景

  3.2 印支运动相关问题分析

  4 结 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1/26专辑:论文下载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相关文档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