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研究池塘养殖条件下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六月黄”(通常指在农历六月上市的亚成体雄蟹)适宜的蟹种放养密度,本研究采用雄体蟹种(20.43 ± 0.11 g)作为研究对象,设置1.5只/m2(低密度组)、2.25只/m2(中密度组)、3只/m2(高密度组)3个养殖密度组,通过140 d的养殖实验比较分析中华绒螯蟹“六月黄”生长性能、组织系数、最终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 自4月15日起,低密度组平均体质量始终最高,中密度次之,高密度组最低,其中6月15日和7月5日时,3个实验组间均差异显著;低密度组总增重率(WGR)略高于中密度组,且两者均显著高于高密度组;低密度组和中密度组出肉率(MY)均显著高于高密度组,低密度组总可食率(TEY)显著高于高密度组;(2) 低密度组最终平均体质量和成活率(SR)均显著高于中密度和高密度组,而高密度组产量显著高于中密度和低密度组。高密度组饲料系数(FCR)和残肢率(LLR)显著高于低密度组,而与中密度组无显著差异;育成规格分布方面,低密度组“六月黄”大规格(≥110 g)比例显著最高,小规格(<100 g)比例最低;(3) 高密度组总成本和总收入均最高,中密度组次之,低密度组最低,三者均差异显著;高密度组净利润(NP)显著高于低密度组,且略高于中密度组,投资回报率(ROI)则恰好相反。“六月黄”养殖模式具有养殖周期短、生产操作简单、投资成本低、收益高等特点。综合考虑,中华绒螯蟹“六月黄”养殖模式下蟹种放养密度以3只/m2为宜。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准备及蟹种投放
1.2 养殖管理
1.3 数据采集及分析
1.3.1生长情况
1.3.2组织系数
1.3.3养殖效果
1.3.4经济效益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养殖过程中的水温变化
2.2 生长性能
2.3 养殖效果
2.3.1 组织系数
2.3.2 最终养殖效果
2.3.3 育成规格分布
2.4 经济效益
3 讨论
4 结论